2010年6月22日 星期二

建制內外爭民主 共看團圓與分裂

2010年6月22日

林行止專欄

林行止







一、

《二○一二年行政長官及立法會產生辦法建議方案》(下稱《建議方案》)在各方分擔角色、賣力演出、然後在北京疑似讓一小步及民主黨於撿拾到一粒芝麻便全面退讓的情形下,「圓滿」落幕;然而這回俗語說的「退一步海闊天空」難派用場,因為加入「改良方案」(「一人兩票方案」或被反對者稱為「改變良心方案」)後的《建議方案》,由於民主黨黨內黨外反對之聲盈耳,充其量只能以僅僅超過三分之二的贊成票通過;而爭取「終極普選路線圖」的言文和街頭鬥爭在方案未提交立法會表決已展開;顯而易見,北京在港人爭取民主進程上展示了一定程度的耐性與容忍,等於參與抗爭活動者仍然毋須付出什麽機會成本,各行其是的「鬥爭」持續,香港難以和諧,勢不可免。

有關區議會席位的「改良方案」,目的雖然是在擴大五個新增議席的選民基礎,但是此一取向同時意味民主黨「接納」了他們向來反對甚力的○七年人大常委通過的「時間表」,雖然藉「改良方案」注入了與直選扯不上邊卻有間接普選成分的元素,勉強可算向普選之途邁出樹懶爬樹式的一小步,但包括民主黨在內的泛民派誓欲去之的功能組別卻有可能「青春常駐」!對於「改良方案」,北京從反對(中聯辦及特區政府均曾嚴詞申斥民主黨的改良方案違反《基本法》)到大力贊成,正好說明其在人大訂定的香港政改程序不變前提下,容納《建議方案》的內容稍作改動。而在民主黨骨幹成員對支聯會不離不棄的情況下,北京仍與其代表會面以至最後接受他們的提議,顯示北京態度不再是鐵板一塊而較為寬容,這都是不容忽略的事實。

從另一角度看,這等於北京接納了具有民意支持的香港民主黨的訴求,打破北京主導一切逆我者「亡」即北京說一不二的保守僵硬路線,那是改革開放經濟有成後政治上略為鬆動的體現。當然,北京肯一改舊貫,有本身的利益考慮,因為從「五區補選」投票給「補選五子」的選民達五十餘萬及十多萬參與六四靜坐者泰半為年青一輩看,假使北京和香港泛民派「對着幹」,香港社會秩序必生大亂,特區政府很難有效管治;在這種情形下,北京若出重手「平亂」,雖可奏效於一時,然而,香港金融中心的集資功能便會褪色(不是投資銀行家有正義感,而是擔心他們大多數崇尚民主自由的顧客會棄之而去因此不得不爾);在人民幣滙率政策備受國際攻擊、人民幣成為國際通貨遙不可即的現在,香港金融中心功能仍然不容有失。這種考慮令北京收起把「改良方案」定性為違反《基本法》的堅持。只是此例一開,今後港人直接向北京爭取更多「政治權利」的事例必然接二連三,香港社會會否因此更多是非爭拗?答案是肯定的,不過,這種困局不難紓解。

二、

細心觀察,促成《建議方案》得以「大團圓」收場的,是若干受知於北京的香港「社會活動家」(「政客」)幕後積極撮合的結果。律政司前司長梁愛詩及立法會前主席現任人大常委范徐麗泰是已經走出台前的人物—梁氏以老愛國姿態亮相在先,因其效力香港福祉而被公認也愛香港;另一位為先受知於港英的范太,是九七年後自然融入回歸新形勢,從愛港的公職晉身為人大政協那些為傳統愛國人士「壟斷」的職位。兩位女士熟悉香港事務(及政府內部運作)、了解民情(與在朝在野溝通無礙),在愛護香港和不希望香港成為中國政治負累的驅使下,致力於調和京港矛盾,頗見用心。從「改良方案」終獲北京接受,爭取民主體制的香港人除了着眼於行政長官與立法會議員的產生辦法,也要正視香港人大代表及政協是否獲得港人信任、是否值得尊重的問題。

經過這次中聯辦與民主黨的「交手」,筆者認為北京應該更積極地起用那些不是唯唯諾諾的香港政治人才。於解放後至一九九七年英人撤走前的數十年,北京從未起用那些不以擁共愛國為標榜的香港人。回歸後,其網羅對象,除了有盲從愛國者,還有不少媚共的投機分子,他們「獻身」的目的,往往是在愛國主義的表皮下貪財好名攬權位;港英時代一籌莫展而回歸後缺乏當家才具者,自然不是港人敬重的人物,因此這段期間的「統戰」起了負面作用—這讓有識見的港人不願與之為伍且對北京更為疏離……。「變天」後一切大變,北京已毋須籠絡媚共者以壯海外聲勢,而是考慮到「實用」的問題,因此從金融業入手,開始徵用香港專才,繼之的是熟悉香港的「政治」人才,前行政長官董建華現在偶然在美國主流傳媒如《華盛頓郵報》發表解釋中國外交政策的文章,又參與美國智囊組織的有關研討會,近例為今年五月五日在卡內基學社談中美關係,可惜董氏沒有一流智囊相助,其文章其發言流於空疏八股因此毋須引述。換句話說,這方面的嘗試不算很成功。筆者認為此際北京最應該吸納的是管治香港的幹才,而這方面的人才,經過回歸前後本地政治變遷三翻四覆的磨練,雖不能說所在多有,篩選起來仍有不少可用之人。北京要確認的是,愛港不等於不愛國,更多吸納這類香港人才,當可收京港溝通渠道暢通亦即保證香港實際民情能夠不經政治過濾上達北京,同時令香港人不致錯讀誤解北京政策隱含的真正意義,這對香港社會步向融和上必能發揮積極功用。

三、

北京接受民主黨的「改良方案」,是回歸後迄今為止最成功分解反對勢力的手段,從電視所見,不僅泛民派已與民主黨劃清界線,民主黨亦起內訌,備受市民尊重的創黨主席李柱銘已表態反對,並以必要時退黨明志。這種戲劇化發展其實是很自然亦可說無法避免,因為民主黨主幹成員的目的在於參與香港政治,相信北京會以「循序漸進」的步伐落實民主普選以至取消功能組別,因此下定決心一步一步爭取;不過,從目前的安排看,決心爭取亦不外是爬梯登月。而李柱銘的理想是希望民主政治在香港生根進而把之推廣至內地。這種分歧注定令民主黨鬧分裂。無論如何,北京看準時機在關鍵時刻出手,香港民主陣營已被「分而治之」。

《建議方案》通過後,天下並非自此太平,相反,為爭取雙普選的活動和去除不公平投票機制的各式抗爭,只會愈演愈烈。反對《建議方案》的泛民及民主黨「異見分子」固然會更積極投入類似活動,民主黨主流派則擔心在下次大選中被視為出賣民主而遭選民唾棄,爭普選的言文行動只會升級不會降溫!不過,泛民爭取落實普選路線圖的目標雖一,但各派已無法合作,因為懷疑民主黨與北京有秘密交易的人,數不在少,這不一定是事實,惟民主黨因作出太多讓步、違背了競選時對選民作出的承諾,加上仍有一言而為黨內法架勢的元老司徒華的言行愈來愈像因反六四屠城而流亡海外的中共黨內自由派,啟人疑竇,在所不免。

民主陣營不團結,正是北京所樂見。





Digg Google Bookmarks reddit Mixx StumbleUpon Technorati Yahoo! Buzz DesignFloat Delicious BlinkList Furl

0 意見: on "建制內外爭民主 共看團圓與分裂"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