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5日 星期二

管理投資的原則

2010年5月25日信報研究部 Ray Dalio創立Bridgewater Associates時只是年僅25歲的小伙子,Bridgewater在他三十多年努力經營下,目前是全球最大規模的對沖基金公司之一,而Dalio亦成為今年《福布斯》的頭300大富豪榜。Dalio的成功秘訣或可從他剛公開的八十多頁《原則》(PRINCIPLES)一窺全豹。 Ray Dalio以40億美元財富名列《福布斯》2010年第212位富豪,而他1975年創辦並親自出任經理的Bridgewater Associates則以800億美元資產成為美國第二大對沖基金。Dalio將Bridgewater由一間不為人注意的小公司變成國際赫赫有名的大型對沖基金,其成功絕非倖致,Dalio的投資本領從Bridgewater的旗艦對沖基金Pure...
read more...

公投逼出大辯論 三黨布局更合理

2010年5月25日練乙錚 五區公投剛過,政制博弈加速進入高潮。一些人看了投票數字,認為公社兩黨果然自討沒趣,勞民傷財成為眾矢之的,故當曾蔭權迅速宣布邀請公民黨余若薇辯論政改方案之後,大惑不解,當權派之中甚至有人懷疑他是否心懷不軌,暗地裏要替明顯受了重傷的民主激進派輸血。實情是,曾這回不蠢,反而是那些陰謀論者無腦,忘了「五十萬」之數乃近年香港大政治之大忌,董建華不幸因之下台;有此殷鑒,曾特首於公投翌日讀了投票數字,得知五子得票剛好五十萬多一點點,哪能不大驚失色?能夠號召這些人規規矩矩出來投這次事先知道「必輸」的悶票,當然可以在政改關鍵時刻再把這些人請出來轟轟烈烈地上街,那曾蔭權就完了。余若薇一等斯文夠身份所以,曾必須急謀對策,結果,他想出了搞公開辯論這個主意;但是,要麼不辯論,要辯論便得找公社兩黨中人作對手,給激進派一點面子示好,若是到了危急之際,也許可以多一個彎轉。既然如此,余若薇便是首選,因為她一等斯文、夠身份,兼且萬一曾特首在激辯中輸了,還可以推說好男不與女纏,紳士風度一番下台也好看些。大家想想,曾是不是很聰明?曾蔭權要向公社兩黨示好的方法很多,為什麼偏偏選擇辯論呢?原因顯然有好幾個,頭一個當然是看見前不久台灣馬英九搞「雙英會」十分叫好,在香港照辦煮碗不會錯,既討好激進派,其他民主派不會反感,中間人士也會認為曾夠開明;保皇派不高興沒關係,反正此輩現在並非關鍵。況且,「雙英會」有歷史意義,不排除曾也在考慮身後之名;做中國人的政治領袖,縱不能民主,若然稱得上開明,也很不錯。退一步想,當年競選之際曾經誇下海口,現在主動提出公開在七百萬市民面前與對手辯論,起碼算是「玩了鋪勁」(哪怕當時的語氣像是要推進民主,而現在要做的是拒絕改革要求,以圖拖慢政改)。除了這些現實原因之外,筆者認為還有一個較深層的個人原因,那就是曾蔭權的「華仁仔」因素。華仁書院辦學嚴謹,但風氣自由,若有學生言行出位出格,只要不是大逆不道,學校也聽之由之;課外活動林林總總,最吸引高材生的,就是它的辯論隊。本來,學校廣設辯論隊,是議會民主國家才有,香港是英國殖民地,遺風之下,一些學校也搞辯論活動;極權國家當然不來這套,領袖說話「一句頂一萬句」,哪容你青年學生或學會駁嘴?中國內地的一些優質學校,也是改革開放之後,才開始有辯論隊的。華仁很重視此活動,每有辯論,校方都有神甫前來觀戰,之後更會在其他神甫老師之間評頭品足,表現出色的學生獲另眼相看。影響所及,據說華仁的畢業生都有個「款」,就是能言善辯,...
read more...

無計可施無藥可用 西方經濟愈來愈亂

2010年5月25日林行止一、簡單地說,希臘財政危機暴露了歐羅的結構性缺陷,本已百孔千瘡的歐盟地區經濟因而大受衝擊,多國財政狀況岌岌可危,歐盟各國都因多年入不敷出而累積了巨額負債,這些都是「未來沒有的錢」,如何無中生有,除了大印鈔票之外,各國尚須撙節開支、提高稅率及開徵新稅。希臘事件令各庫房空空如也的負債國醒覺若不遏制「先使未來沒有的錢」的壞習慣,長此下去,政府不難走上破產之途,因此「由奢入儉」成為歐盟以至世界其他財赤纍纍國家的「主流想法」。這種趨勢,加上被要求「入儉」比如減薪削花紅裁福利的都是受薪階級,尤以中低入息者首當其衝,高收入及資本家除了有可能要付重稅(他們多半在稅務會計師協助下不必如數交稅)威脅之外,金融炒家且在亂七八糟的形勢中「混水摸魚」而大有斬獲,如此這般,令本已隱伏待發的階級矛盾突然尖銳化。過去十天八天,世界各地尤其是「重災區」歐洲各國,受薪者—以工人階級為主的群眾—紛紛走上街頭,提出的口號「愈來愈激」,大有打倒資本主義制度之氣勢;而罷工事故此起彼落,局面混亂,政府遂陷入難以有效運作的癱瘓境地。減財赤立竿見影的策略是大削公共開支(最新的例子是英國昨天宣布要裁減公營部門三十多萬個職位〔節省六十億鎊支出〕,為新保守黨「五百日維新」的序曲),這等於注入經濟體系的資金萎縮,「水喉缺水」,經濟呆滯,消費意欲低落,而旨在「為股東牟取最高利益」的私營部門當然見死不救,理所當然地收縮甚至暫停投資計劃,結果當然是經濟衰退,貨幣貶值,市場購買力亦如水就下,本地工業產量倒退,GDP負增長,政府總負債高於GDP(是為NGDP〔N =...
read more...

中四生校內跳樓亡 自殺會傳染比率高三倍

2010年5月25日紀曉風 放大圖片 東涌一間中學昨日有一名男生在校內跳樓亡,是一星期內第三名跳樓亡的學生,教人扼腕歎息。男生在網誌透露校園生活不愉快,亦常被老師責罵。專家稱,自殺事件所傳達的消極情緒,可以傳染,令身邊的人自殺率比其他人高六成至三倍,因此目睹事件發生的師生應及早尋求輔導,如身邊有朋友對自殺消息流露消極情緒,亦應盡快向社工等專業人士求助。家長亦宜藉此為學生提供生命教育,灌輸正確的人生觀,並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網誌流露自毀傾向繼上月底一名在賽馬會官立中學任教的女教師,不堪工作壓力在校內跳樓亡,及上星期三有一對就讀於新界上水喇沙中學的男女學生在天平邨相擁跳樓後,昨日再有一名中學生以同樣方式走向黃泉。一名就讀東涌天主教學校中四男生,昨晨在學校舉行早會期間,由約六樓至七樓梯間躍下墮樓,救護員到時證實他當場死亡。男生墮樓的時候正值全校在操場舉行早會,據知男生墮下的地點正是一群中一生面前,及一名訓導主任旁,大批學生及老師驚聞巨響及目睹慘狀,即時驚呼大叫。部分目擊事件經過的師生其後情緒受困及不安,校方即時啟動危機處理程序,並安排教育心理學家向師生進行輔導。據報道指出,男生有遺下字條,透露因私人事情感到不開心,警員正了解男生墮樓原因。老紀找到相信是該名男生的網誌,最新一文章在昨晨7時多上載,老紀閱畢,可以大概感到男生的對「生存」存在相當大的消極情緒。他說「我痛恨人這種不知所謂的動物……為自己利益而存在,無論是世界與其他人,都只會顧及自己的利益為先」,又指「我是神,是狼,是改變和結束一切的神,我會再次回來,當我再次回來,便要帶走屬於我的一切,也要把世界的一切結束。」男生亦透露自己在校內生活並不開心:「看見學校這地方我也感到很痛苦,回學校如受罰的一樣」,他埋怨經常遭到一名女老師指罵,「這位老師的態度令我憎恨她。」不少網民留言希望男生安息,亦有網民指男生「膚淺、幼稚、矛盾、不負責任」。化危為機灌輸生命正能量老紀請教過港大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他指青少年自殺原因,一般都是由於學業、生活等方面遇到挫折,以及家庭方面支持不足,而近日連續的幾宗自殺事件,亦有可能源於消極情緒的感染,容易令衝動的青年人或者遭遇類似挫折的學生,如同感染病菌一般產生模仿的行為。他解釋,學生的自殺行為很多情況下都是衝動性的,因此跳樓是青少年採取最多的自殺方法。他建議在學校或者住屋的高層建築加建圍欄,自殺者可能在遇到阻攔時打消自殺念頭。另外,自殺者身邊的人亦都好容易受到抑鬱情緒影響。該中心的資料顯示,若周邊有人自殺,此人的自殺率會比一般人士高出六成至三倍。葉兆輝說,若看到身邊有朋友流露出消極的情緒,應及時向社工等專業人士求助,而非為其保守秘密,負面情緒的傾訴事實上是一種尋求幫助的暗示,若為其保持沉默反而會失去及時幫助的機會。而今次目擊自殺經過的人士,有可能會造成很大的心理困擾,該中心臨床心理學家黃蔚澄說,他們短期內可能會有失眠或哭泣等情況,甚至可能產生創傷後遺症,部分個案更可能引發其他自殺個案,他呼籲受影響人士,應盡快向心理學家或專業人士傾訴。接連發生師生自殺事件,對心智正在發育的青少年人的影響,不容忽視。葉兆輝說,家長可以透過自殺新聞進行生命教育,幫助他們重視生命。「許多家長一聽到別人自殺的消息,即批評『點解咁傻』、『不負責任』,這種負面的否定態度未能幫助學生建立健康正確的價值觀。」他認為家長反而應當告訴子女,自殺者只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比較低,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如果及時和家人或者朋友交流溝通,問題都能得到解決。他補充,其實最能防止自殺的,是學校提供一個開心輕鬆的學習環境。這句說話,值得教育界人士認真深思和反省。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