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3日 星期四

市場比數據更早示警

2010年6月3日畢老林 畢者推介■「先收錢,後服務」是天下最好做的生意,賣樓花如是,教瑜伽也如是。不過,像龐茲騙局一樣,倚賴消費者融資的生意必須不斷以新錢冚舊錢,否則就像瑜伽中心一樣爆煲收場。詳見34頁「盈商奧秘」 。■政府大鑼大鼓推出「九招十二式」,但對於真正保障小市民權益的措施,如確保賣樓明碼實價及提高交易透明度等卻應做不做。羅耕在21頁的「財經DNA」直斥政府在地產業的監管上失職。■內地勞資矛盾愈演愈烈,有人指摘是「血汗工廠」資迫勞反,有人歸咎新生代農民工對城市生活的期望過高。其實最大責任可能是內地的一孩政策,廉價勞工時代恐怕成絕唱。詳見36頁「THE...
read more...

經濟學家當偵探 統計數字見真相

2010年6月3日 林行止 三、經CIA「動手術」後「變天」的國家,在政治上傾向美國,在經濟層面,最顯著的變化則是進口美國貨數額大增;她們購買的美國貨,主要是軍火、發電站及批出基建合約給美國公司。在美國說客(「經濟殺手」)努力下,不少後進國家獲得大量「經援」,然後大購美國貨,只要這些物資為其所需而貨色只有美國才能提供或價格最具競爭性,交易並無問題;問題是《商業帝國》明確指出當中大部分物品,美國貨根本沒有市場競爭優勢(comparative disadvantage in...
read more...

徹底解決骨灰龕位問題 政府提十八區「原區安葬」

2010年6月3日 紀曉風 放大圖片 陽宅有「原區安置」,陰宅也有「原區安葬」!關於骨灰龕位嚴重短缺的問題,一直都困擾着政府,「撒骨灰海葬」固然是杯水車薪,「工廈變灰場」也不見得可行,而集中發展一兩區不但會激起當地居民的「鄰避」(NIMBY)情緒,到頭來更只會益了囤地分肥的土豪劣紳。有鑑於此,政府最近積極構思全港十八區過身居民「原區安葬」的新政,並打算與非牟利的NGOs(非政府組織)合作,攜手打造新灰場,同時連消帶打,以大幅增加供應量,變相規範私營骨灰龕場,遏止變本加厲,順勢納入正軌。「屯門灰樓方案」一直「原地踏步」資料顯示,本港目前的公眾骨灰龕位,主要由食環署、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及不同的宗教團體提供,共有約49.7萬個,除了由宗教團體營辦的墳場,尚有35400個仍未配售外,餘下的骨灰龕位都早已「位有所屬」。食環署將在2012年,於和合石墳場提供新一批約4.1萬個的骨灰龕位,華人永遠墳場及宗教團體,就預料將有5萬個及8千個新灰位,可於未來2年推出市場。換言之,兩年後將有約10萬個新灰位以滿足公眾需求。但是,這10萬個新灰位,對早已大排長龍輪候了少則三年長則五年的先人來說,猶如九牛一毛。因為,本港現時每年約有5萬人死亡,當中八成以火葬方式處理後事,但近年骨灰龕位的供應量卻一直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況,以至積壓下的實際需求量,估計已達數十萬個。換言之,先人到時都要繼續排隊才能「上樓」。事實上,早於06年,當局已預告香港在09年後會出現「死無葬身之地」的情況,主要原因是由於骨灰龕的供應速度遠低於市場需求,雖然當時政府已提議,於屯門望后石附近,興建火化場連骨灰龕大樓的一條龍式設施,卻遇到當區居民及區議員等大力反對,以至計劃一直都「原地踏步」。老紀非常理解屯門區居民的心態,皆因一切都是「鄰避」症候群(「鄰避」由英文簡寫NIMBY直譯而來,意思是Not...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