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8日曹仁超
6月27日,周日。技術上看,道指由今年4月26日起進入下降趨勢,此趨勢估計可一直維持到今年第三季季尾(即9月底)才完成,但並非只跌不升,而是進入A、B、C下跌浪。在下跌趨勢中找尋上升股份比較上困難,因此不少人在4月份出貨後,打算留到今年8、9月才重返市場。從大趨勢看,2000年起美國面對內部收縮期,至於2003年到2007年繁榮期是透過低利率及美元貶值帶來再膨脹引發的;2009年情況亦一樣,但帶來的刺激一次較一次弱,最後仍是走不出日本的命運。看來歐洲如今亦步上此命運,全球少數亮點只有中國、印度、澳洲及南美洲。世界經濟進入再平衡期,亦即此消彼長。上證指數形成底部今年來中國及印度是全球經濟仍增長的少數亮點之一,最後是中印帶動全球GDP增長,還是被美國、歐洲同日本拖垮全球經濟?去年8月至今內地A股是全球表現最差的股市之一,今年下半年能否扭轉(技術看上證指數正形成底部)?1970年代美國經濟走下坡時,支撑世界經濟保持增長的是日本同西德;九十年代日本同德國(因東、西德合併)經濟走下坡,則由美國接力;2010年上述重任會否由中國、印度肩負?英國新政府已開始減赤,德國、法國亦不例外,未知美國何時加入?過去日本政府證明,透過增加財赤只能收一時之效,最終仍須財政健全,才可令經濟好過來。低利率時期相信將維持一段很長日子,讓經濟慢慢復元。換言之,這段好也好不了、壞也壞不了的日子可以很很很很長。2007年10月金融海嘯至今,美國政府動用超過2000億美元購入超過七百間銀行的優先股(另3300多億美元協助汽車業、房地產業及AIG等),上述是美股自去年4月起上升的理由。但2009年4月不是1982年2月,雖然同樣係滿街鮮血。美股自1982年到2000年3月平均每年投資回報率超過20%的時代已結束,2000年起進入大上大落期。今天的思科、微軟、英特爾、eBay等,股價仍較2000年高位低50%(上述未計十年來美元貶值的因素)。自1997年8月起不少港股亦只是有波幅而沒有升幅。2007年10月恒指創新高,實有賴成分股中加入國企、民企及紅籌股,取代了部分港股。上述情況自2007年10月起是否已在內地出現?人民幣升值太急將引發美債熊市美國一再要求人民幣升值,但中國從來沒有叫美國人炒樓、炒股去賺錢消費。1980年代美國搵了日本做代罪羔羊,今天欲找中國?中國可不上當。中國有十三億人民要照顧,本身的問題已夠煩矣,絕不能為美國的利益而犧牲中國人的利益。人民幣溫和升值可以接受,大幅升值則s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