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8日 星期二

再論馬在「雙英會」中的敗筆及蔡英文的貢獻

練乙錚 續昨文:與此相反,蔡英文有一次點擊,卻贏得漂亮。筆者說過,全球化之下,各國特別是發達國的工農大眾普遍懷有恐懼,都怕就業機會往第三世界跑,「不知命在何時」。這種恐懼先後見諸美國汽車、製衣等業,見諸法國、南韓等國的農業;香港的所有製造業於八九十年代也都經歷過,港人記憶猶新。 應實事求是 解決問題 小民的這種普遍恐懼,須靠政黨有效表達 (正確目的當然不應是阻擋開放政策,而是為了替受到政策消極影響的民眾爭取合理而充分的保障),而在台上推行全球化政策的政黨,則必須盡可能通過教育和訂定具體政策,消除民間恐懼。不排除民進黨有故意渲染恐懼、言過其實的做法,但恐懼本身,正如蔡英文辯論時強調的,有其客觀真實性,馬英九不應指民進黨「靠嚇」,而應實事求是解決問題。 有意思的是,蔡在會前與黨友討論辯論策略時說:馬英九給出的資料和道理不完全錯,不能指控他說謊,只能說他誇大。那是非常合理、理性的態度,而她在辯論的時候,的確從頭到尾沒有越過自己定下的火線,反而是馬一上場就指控民進黨一味「靠嚇」,絕對化了。 也不能說馬完全沒有試圖教育群眾,他在辯論會上告訴蔡英文說:「經濟學諾獎得主克魯曼、哈佛大學教授波特、日本的知名學者大前研一,以及其他在台灣投資的外商,如日本工商會、歐洲及美國商會等,都認為簽署ECFA對台灣利大於弊,為何民進黨的評估比美日學者和商會都悲觀?」 蔡英文的回答很有意思,她說:「總統,如果你是競爭學或經濟、商業大師,你剛剛講的話我可以接受。但你是這個國家的總統,你必須考慮到開放以後對這個國家所產生的衝擊和政治成本。你剛才說的克魯曼、波特,他們不是政治人物,他們沒有政治責任,你有政治責任,你有沒有想過,ECFA會帶給我們這個社會多大的社會成本、政治成本?身為一個領導人,你難道只是聽商學大師的講法嗎?如果這樣的話,我們為什麼要選一個總統呢?」這是很精警的一段話。 馬的經濟政策大體上沒錯,他更指出,當年台灣成功抵禦了加入WTO後開放市場帶來的衝擊,所以今後簽訂ECFA也能頂住並消化衝擊,進而享受到好處。這個道理說得通,不過,好的經濟政策不只必須在本身道理上成立,還得有完整而明確的補償配套,讓那些直接受政策副作用所害的人群能夠吞下苦酒;再就是得兼顧政策對政治大局的影響。 經濟理論本身是不大講政治的,那些大師都不會管台灣人要搞什麼捍衞國家主權,商人在商言商,更很少執着於楚河漢界,都是所謂純經濟觀點;大陸要統一台灣,經濟手段飽含政治動機,但說話完全中性不提政治,和那些學者商家差不多。馬英九想教育人民以推動開放,引述學者和商家的純經濟觀點,綠營群眾難免「捉錯用神」,認為總統與大陸一鼻孔出氣;馬既露出軟肋,蔡英文於是一擊中的。 蔡英文顯示專業知識 不僅如此,蔡更顯示專業知識,進一步引述一位貿易實踐領域裏的權威人士—現任WTO秘書長Pascal...
read more...

推薦名單再設追蹤沽盤

2010年5月18日信研Dashboard信報研究部● 市場寬度:股價高於50天線比例跌7.6個百分點至22.7%,3天線高於18天線跌至18%,前者跌穿去年3月低位,反映今次跌市破壞力極強。(圖1、 2) 放大圖片 放大圖片 ● 行業表現:恒指跌至3個月新低,25個行業板塊全線報跌。資金流向公用股避險,港燈及中電升1.7%及0.27%,收窄公用板塊的跌幅。 ● 百大市值表:多達98隻股份低於50天線,91隻股價下跌。大市值股再次極度超賣,但能否反彈便要看歐債危機的發展。 ● 異動股:多隻藥業股繼續成為異動股;除盈天醫藥逆市上升外,其餘均錄得不同程度跌幅,或反映資金在藥業板塊中換馬。 ● 觀察名單:名單中股份全數下跌,醫療保健股跌幅相對較小。信研再為推薦名單設下追蹤沽盤,如股價由前最高收市價下跌10%,將即時剔除。 ● 《金融時報》報道,踏入5月市場劇烈波動令多家對沖基金損失巨大,部分可能輸掉今年以來盈利。Man...
read more...

「五區公投」年輕選民比率勁升近一成

紀曉風 放大圖片 《葉問2》其中一幕經典文戲,葉問在家中教誨自命好打的大弟子黃梁(真人名叫黃淳梁),「你覺得師父現在好打,但世上哪有最能打的人?20年後,你隨時都可以打倒我。」短短幾句,說的正是武學上「拳怕少壯」的道理。 勢估不到的是,一場「變相公投」運動,當選舉要如拳來腳往的埋身肉搏(高鐵事件和衝擊中聯辦等,就把埋身肉搏真實地演繹),更已由「拳『怕』少壯」變成「拳『看』少壯」,擦亮眼睛看着少壯抬頭。 因為,一班18-30的新生代,已慢慢形成一股能左右大局的新政治力量,在總選民人數中只佔最少數目的一群,卻因參與者眾,以至投票率(26%)高出總投票率(17%)足足9個百分點,接近一成,明顯影響着今次的「公投運動」。 不過,後生仔們先不要高興得太早,老紀要潑個冷水,皆因「拳怕少壯」的下半句,正是「棍怕老郎」!老手的建制派和政府不打貼身戰,以離身式冷處理,50後選民立即大規模集體消失。吃了敗仗的新生代,現在可能是時候去習棍傍身矣! 新登記選民大軍壓境 老紀昨日引述港大民意研究計劃的票站調查結果,按受訪者的年紀分布,發現18至30歲最年輕的一組,佔了57.9萬總投票人數中的24%(31至50歲為43%,50歲以上為33%),數字較2008年選舉時的19%,明顯上升了5個百分點。 單看這個數字,只能看到參與今次投票的人之年齡分布,不算全面。所以,老紀不厭其煩,再同和大家進一步討論各年齡組別的投票率。簡單講,即是各年齡組別的已登記選民當中,走出來投票的人所佔之百分比。 為把複雜的數據簡化,我們姑且繼續以這「老、中、青」三組來劃分年歲組別。在以上三組的登記選民人數中,...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