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6月1日紀曉風
放大圖片
東涌逸東邨在一星期內接連出現兩宗跳樓自殺死亡悲劇,令人關注這個落成不足十年的全港最大型公屋區,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問題可謂俯拾皆是,港鐵不達,泳池欠奉,醫院未起好,圖書館幾乎要搬走,社區配套嚴重不足,加上邨內領取失業綜援的居民比率為全港之冠,更曾被傳媒稱為「綜援邨」,令這個被遺忘的角落更顯悲情,心靈震撼度直逼「悲情城市」天水圍。超過四分一是綜援戶東涌再發生慘劇,一名32歲母親與4歲幼女,昨晨約10時由逸東邨居逸樓17樓一個單位墮樓,母親送院搶救無效證實死亡,女童則頭部受傷和左手骨折,情況危殆。警方已列作企圖謀殺及自殺案。據報道指出,出事的家庭姓梁,死者的丈夫當時在家中,但自稱正在睡覺,對墮樓並不知情,母女的房間當時被反鎖。男戶主大約在兩個月前失業,一家三口靠領取綜援生活,女童就在附近一間幼兒院讀書。社會福利署表示,該家庭並非機構之前有跟進的個案,事發前未收過任何求助。警方尚在調查這對母女的墮樓原因,暫時未檢獲遺書,而女死者亦無精神病紀錄。今次是逸東邨一星期內第二宗墮樓事件,5月24日同樣居於逸東邨的東涌天主教學校中四學生黃凌鋒,在學校早會上,當着800名師生面前跳樓自殺身亡。單是出現兩宗墮樓案,當然不能貿然說逸東邨這個社區出現了問題。不過,只要留意東涌地區網站的討論區,不難發現幾乎盡是居民批評逸東邨嚴重缺乏社區配套的留言。由此可見,接連的悲劇,未必只是一兩宗孤立事件。逸東邨共分兩期,共25幢公屋,是全港公屋單位最多的屋邨,於2001年開始分期入伙,目前人口約3萬。其實逸東邨超過四分一是綜援戶,被指是單親、低收入及失業綜援戶的集中地(其中失業綜援戶近600個家庭,是全港領失業綜援比例最高的屋邨),曾有傳媒標籤該邨為「綜援邨」。被政府遺忘了的角落如果說東涌偏遠,逸東邨則更偏遠得像個被遺忘的角落,地理位置在東涌港鐵站以南,隔一個小山丘才到,居民在東涌站通常要轉巴士入逸東邨。90年代港府進行十大核心計劃,包括發展東涌新市鎮。本來,地鐵東涌線的終站不是東涌,而是逸東邨的東涌西站,可惜這一段鐵路,至今仍然未有興建安排。另一方面,社區配套亦嚴重不足。例如只得臨時圖書館,早前更鬧出由於東涌較大型圖書館準備開幕,當局曾打算關閉逸東邨的臨時圖書館,要多個政黨聯手反映才留得住。至於居民爭取多時的北大嶼山醫院,還要到2012年才落成;文康設施同樣不足,即使東涌準備興建永久游泳池,也是鄰近港鐵站,逸東邨居民又要「專誠」搭車出東涌「享用」。在東涌設立綜合服務中心的鄰舍輔導會地區服務總監馮麗表示,逸東邨內不少新移民家庭及新來港婦女,因為不熟悉環境,遇到問題時不懂主動求助。由開邨至今設地區辦事處的立法會議員陳偉業指出,東涌多項社區設施至少延遲五至六年,主要原因是殺局(取消區域市政局)前已計劃的項目,在03至04年左右因政府財赤而被當局擱置。陳偉業批評,逸東邨除缺乏社區設施,交通費高昂亦是居民難以安居的原因。「在逸東邨住好似斷六親,有居民同我講,話見工時人家知她住東涌逸東邨,就好猶疑,她無奈說寧願以後報親人在市區的地址。」陳偉業又指,逸東邨有超過一百戶是精神病康復者,他不反對融入社區的政策,但批評該邨完全沒有支援精神病康復者的社福機構,隨時令這些康復者得不到支援下,再鬧出悲劇。他慨歎,逸東邨的社區狀況,比天水圍部分屋邨更顯得悲情,希望政府認真正視。
「起錨騷」有否申請娛樂牌照?雖說太陽底下無新事,但這個彈丸之地有時真是無奇不有,支聯會在銅鑼灣時代廣場豎立民主女神像和浮雕,竟然被食環署及警方以違反《公眾娛樂場所條例》而充公,有關人等一度被帶走問話,令到好多人都好費解,六四悼念活動與娛樂場所有什麼關連?終於在兩日後,政府昨晚才有一個「解釋」,指女神像和浮雕是展覽品,符合法例下的定義。這個「解釋」是否說得通,其實頗有商榷餘地。查該條例對「娛樂」有頗清楚的定義,指音樂會、劇場等娛樂、馬戲表演、演講、運動會、賣物會、機動遊戲、跳舞派對、展覽等,展覽再說明包括圖畫展覽、攝影展覽、其他文件或事物展覽。用最直接的理解,六四悼念活動豎立的物件,最多是接近其他文件或事物展覽,但當上述定義下的活動,都有文娛康樂等意義和目的,六四活動的悼念性質,似乎有別於這些意義和目的,是否落入條例禁止範圍,其實有得拗。更重要的是,已被確認為公共空間的時代廣場,亦曾多次出現同類活動,民主女神像亦曾在該處豎立而沒有遭執法,今次事件,不是出現雙重標準,就是選擇性執法。老紀不禁想問一句,上周六煲呔率領高官大搞「起錨騷」,又有沒有申請公眾娛樂牌照?煲呔當眾大講政改方案,屬於條例中「娛樂」定義下的「演講或故事講說」,掛有「起錨」標語的花車,也可算是定義下「其他文件或事物展覽」,如果政府自己搞的宣傳活動,也沒有申請牌照,豈不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最佳說明?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