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5日 星期二

「希臘精神」今非昔比 南非股滙魅力遜金

2010年6月15日

投資者日記

畢老林




畢者推介

■每屆世界盃,三十二支球隊中總有三十一隊的擁躉失望而回,雖然美國人對足球的興趣不大,但美股卻是球迷情緒的寒暑表。研究部在25頁解構世界盃與美股之間的關係

■面對近日股市大幅波動,牛熊論戰又再度熾熱起來。綜觀一眾精明投資者對後市的看法,現階段趁低吸納還是保留實力,視乎閣下在乎「平與貴」還是「生與死」。詳見29頁「財經觀察」

■BP漏油事件,令人深思政府如何處理負面界外效應(negative externalities)。既然漏油事件與金融危機一樣「累街坊」,何以漏油善後工作卻要BP一力承擔?詳見38頁「THE LEX COLUMN」


6月14日,周一。美國零售銷售回落,但消費者信心上升,刺激上周五美股造好。承接外圍股市升勢,港股大幅高開230點至高位20102點,其後缺乏進一步上升動力,全日波幅僅78點,收報20051點,上升179點或0.9%。內地股市連續三日休市,港股交投淡靜,成交金額大幅萎縮至不足400億元,只有379億元。國企指數跑贏大市,上漲180點或1.6%,收報11520點;期指急升241點,收報20089點,高水38點。

上周六,世界盃B組南韓對希臘,泡菜兵團先聲奪人,淨勝2比0。老友放馬後炮,話南韓替亞洲爭光,完全在意料之內;老畢卻不禁慨嘆,希臘足球水準如同國家財政,四字記之曰:一蹶不振。在下雖非球迷,但也記得希臘在2004年歐洲國家盃爆出大冷,以近乎奇迹的姿態過了一關又一關,最後在決賽中勝出,凱旋歸國。

翻查資料,當年希臘先在分組賽擊敗東道主葡萄牙,八強擊退法國,四強憑一個角球險勝捷克,決賽再遇葡萄牙,結果以1比0氣走對手捧盃。希臘有多冷?據聞當年賠率介乎1賠80至1賠150!

不過,當時就有許多球評家對希臘奪標冷嘲熱諷,認為以其實力也能奏凱,不是歐洲足球水準大倒退,卻是什麼?究其原因,當年希臘採用「簡單」戰術,謝絕花巧,奉行鐵一般的紀律,堅持穩守突擊誓不冒進。然而,對球迷來說,缺乏進攻或欠缺技術表現的球賽,欣賞指數自然大打折扣。可是,不容否認的是,當年希臘大軍吐氣揚眉,雖則眼鏡跌了一地,但在性好鋤強扶弱的球迷中卻獲得擊節讚賞。

撫今追昔,這不是眼下希臘景況的另一種寫照嗎?目前德國、法國和歐盟最希望看到的,正是希臘政府拿出當年國家隊的精神,嚴守「減赤」這條底線。不過,早就「使大咗」的希臘人,睇波之際是否還記得當年國家隊在球場上的傳奇一刻?難說也﹔再者,政府官員畢竟並非球員,有沒有希臘大軍昔日那種鐵一般的防守意志,同樣難說!

股債受惠資金流入

這一個月,任何關於世界盃的資訊將繼續向你轟炸。這裏不講波經,只談投資;食住個勢,不得不說主辦國南非。開普敦要擺脫罪惡之城的惡名,形象工程須再加把勁,但近期南非股市開始備受關注,大抵是這兩季中東、非洲一眾冷門市場表現俱不俗有以致之。

世界盃開鑼日,南非股市並未「贈興」,上周五下跌1%。今年以來,南非股市雖然下挫2.9%,但表現已較大部分新興市場優勝,資金淨流入158.8億蘭特,相等於20.8億美元,按年下跌48%,但總算是流入多於流出。另一方面,流入南非債券的資金更多,今年淨流入367.8億蘭特,相等於48.2億美元,按年增加26.5%。然而,不管怎樣看,南非股、債以至貨幣蘭特,吸引力都不及當地盛產的黃金。

眾所周知,南非是商品出口大國,白金、黃金和煤佔該國商品出口比重近七成,而白金出口量更佔全球90%、錳佔80%、鉻73%、黃金41%。與澳元一樣,商品背景是南非貨幣蘭特波動較大的主要原因;自2009年初以來,蘭特兌美元滙價大幅上升24%。

蘭特跟巴西雷阿爾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息高,目前南非官方利率6.5厘,相對於息率似有還無的歐羅和美元,息差超過6厘,對carry traders不乏吸引力。彭博資料顯示,由2009年初起計,長倉蘭特/短倉美元總回報37%;長倉蘭特/短倉歐羅更和味,總回報達57%﹗

美股有追蹤蘭特兌美元滙價的貨幣ETF,由Wisdom Tree推出,年開支比率為0.45%﹔也有南非指數基金ETF,由iShares推出,追蹤MSCI南非股票指數,年開支比率0.66%。然而,在老畢看來,既然南非經濟高度依賴貴金屬商品,與其染指該國波動性偏高的股滙,何不乾脆買金?

把南非指數基金與SPDR黃金ETF表現作一比對【圖】,2005至08年間兩者走勢甚為一致,但金融危機發生後,南非股市和蘭特滙價曾一瀉如注,金價其時雖亦難獨善其身,但防守性抗跌力遠有過之。去年年中開始,南非股市與金價走勢又再趨於一致,但在近月的調整市中,卻出現金升股跌的現象。





放大圖片




更重要的是,過去五年,黃金是升幅大而波幅相對低的投資工具,總回報176.6%,南非指數基金僅升60.3%,金價大幅跑贏。期內,金價波幅22.2%,南非股票指數卻達43.7%,比黃金波幅高出近倍。

汽車股再上路

老畢早前提到,汽車「以舊換新」作為擴大內需、促進消費及改善環境的措施,可能獲得欽點延期。奈何中央一直未有正式公布,令汽車股飽吃「驚風散」,股價急煞車。幸好,國務院終於開綠燈,讓汽車「以舊換新」政策繼續前行,實施期限延長至今年年底。

根據資料,截至5月底,內地合共辦理汽車「以舊換新」申請車輛12.7萬輛,補貼金額17億元人民幣,拉動新車消費150億元人民幣。受到國策繼續眷顧,汽車股是日全線「開車」,長汽(2333)飆升8.9%,東風(489)急漲6.8%,吉利(175)及慶鈴(1122)同時上揚逾5%,華晨(1114)也升近3%;新能源汽車股代表比亞迪(1211)雖亦造好,但表現稍遜,升幅不足2%。

繼思嘉(1862)及太古地產(962)之後,內地風電設備製造商金風科技(2208)確認擱置在港上市的計劃,主要是市場環境惡化所致。其實,金風定價過分進取,才是真正的「死因」。該公司招股市盈率達到18.8至21.8倍,較「影子股」中國高速傳動(658)的14倍為高,即使願意屈就降價,承銷團仍然「say no」,最終令上市計劃泡湯。

俗語有云: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骨科產品製造商創生(325)周二(15日)起公開招股,鉛酸動力電池製造商超威動力也將於周五(18日)起招股,兩股分別計劃集資超過5億元。藥業板塊借勢炒上,利君(2005)飆升12.9%,表現「最搶鏡」;華瀚(587)及武夷(1889)同時漲逾5%,聯邦制藥(3933)升4.7%,中國生物製藥(1177)及中國製藥(1093)均升逾3%。究竟本港IPO市場是寒是暖,投資者大可自行定奪。

保誠 vs BP

保險業巨人保誠(2378)及石油巨擘英國石油(BP),兩者風馬牛不相及,近期卻找到共通點,就是同時犯下嚴重錯誤。前者高價收購美國友邦保險(AIA)敗興而歸,最終要付出4.5億英鎊巨額費用,惹來股東猛烈抨擊;後者則因墨西哥灣漏油事件處理不善,可能觸發天文數字的索償、訴訟及善後費用,更甚或導致破產收場。

對於收購失敗,保誠兩名主要股東富達及Legal & General投資管理,原先已要求與保誠董事會會面,討論CEO譚天忠(Tidjane Thiam)的去留問題,惟譚天忠發出無聲的抗議,於高盛主辦的投資會議臨時no show,令Legal & General怒不可遏。至於BP的CEO海沃德(Tony Hayward),也被美國總統奧巴馬公開嘲諷,直言如果可以的話,一定會把海沃德炒魷。

另一個共通點,是保誠及BP的落難掌舵人均處於被要求下台的戰靶上。公司出現決策失誤,股東要求管理層交代,俗稱「祭旗」,無可厚非。不過,有人認為保誠和BP應該採取拖字訣,直至找到合適繼任人或政治壓力浮面後,找個對公司最有利的時機才作出有關宣布,始為上算。

 

財經SMS

■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公布的數據顯示,內地5月份國產汽車價格繼續呈穩中走低態勢,環比下降0.24%,同比上漲1.04%。進口汽車價格則連續兩個月上升,5月進口車價格環比上漲2.44%,同比上漲6.18%。

■從俄羅斯到中國邊境城市漠河長達927公里的輸油管道完工,預計在今年10月,俄羅斯將可以開始,向黑龍江省大慶市的煉廠輸油,預計年輸油量為1500萬噸。

■據歐盟統計局公布的資料顯示,歐羅區4月份工業產值較3月份及上年同期分別增長0.8%和9.5%。同比增幅創1990年有資料紀錄以來的最高水平。然而,其中表現強勁的成員國,與受大規模赤字問題困擾的成員國之間的增幅出現分歧。

■英國政府新成立的預算責任局昨天公布的第一份經濟預測,認為今年英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將為1.3%,與前工黨政府今年3月公布的1-1.5%預測接近。但對於明年的預測則降至2.6%,大大低於前工黨政府預測的3-3.5%之間的經濟增速。



read more...

郭台銘三辣條件港設廠 董建華尊重文官避一劫

2010年6月15日

獨眼新聞

紀曉風





放大圖片




今年至今發生過「十二跳」的富士康集團,隨着大幅增加員工薪酬,風波似乎暫告平息。卻原來,這間被稱為「血汗工廠」的台資企業,約十年前曾向香港政府叩門,希望配合時任特首董建華大搞高新科技產業,來港設廠。

但富士康大老闆郭台銘開出的條件實在太過苛刻,既要港府提供大幅土地,亦要免繳稅,更要輸入廉價外勞,令當時主事的政策局官員覺得,如果接受這「不平等條約」,就會犧牲香港本身的核心價值。因此,即使董建華極想成事,仍在「您的公僕」堅決反對的情況下不了了之。如今看來,可謂「避過一劫」、「執番身彩」。

「文官制度」和「法律制度」從前是、現在是、將來更加必須是頂住香港的兩大支柱。可惜,隨着釋法、釋法、再釋法,以至隨着高官問責制的粉墨登場,這兩大支柱就愈來愈似赤柱和圓洲角那兩棵樹,樹幹早已遭蛀空,一遇急風驟雨,即有倒塌之虞。

變相在港開闢「台灣租界」

富士康集團在80年代末開始由台灣向大陸發展,首先在深圳地區建廠,慢慢在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中西部地區加建廠房,聘用的工人多達六十萬人。

這個版圖拓展藍圖,原來亦曾經涵蓋香港。據悉,早於2001年,當時行政長官董建華希望大搞科技產業,吸引了富士康有興趣在港設廠。

先讓大家回顧一下當時的社會環境。

董建華扭轉港英時代積極不干預的思維,而希望大力發展各類產業,回歸後幾年港府便已籌備發展數碼港、科學園等項目,其他大計還有申辦亞運會、興建迪士尼樂園、搞中藥港、鮮花港、漁人碼頭,等等。但香港人對這些構想,反應並不積極。

可靠消息透露,富士康看準香港有良好制度、基礎建設、資訊流通等優勢,而且當時科網熱潮減退,希望配合港府想搞高新科技。不過富士康開出的條件甚「辣」,大致有三大要求:第一是要求港府撥出大量免租土地,聞說一開口就要四十多公頃,面積相當於一個西九文化區,或兩個半維多利亞公園,以至差不多等於整個大埔工業邨。

除土地支援外,富士康亦要求免繳交利得稅,另外更要求港府容許該企業,毋須遵守香港輸入外勞相關的法例和政策,容許輸入外地勞工,例如內地的廉價勞工。

富士康當向港府官員保證,如果可以享有上述政策優惠,將會在香港投資數十億美元。

對於這宗「大生意」,老紀聽聞董建華其實也「心郁郁」,覺得是郭台銘的高新科技藍圖中一隻重要的棋子,雖然短期內香港要付出好多,但長遠若能讓香港辦好高新科技這個高增值的產業,對香港的經濟長遠利多於害;而且亦擴大香港的產業結構,不只是發展金融及服務業。

不過,有份傾這單生意那班AO就不只對計劃有極大保留,甚至非常反對。

當時相關的政策局官員認為,這計劃根本就是「割地賠款」,該企業提出的要求都是政府為其度身訂造,供地、免稅,根本就是拿香港的珍貴資源給他們做生意。

特別是容許富士康輸入廉價外勞,無論對本港工商界還是勞工界,都不會接受,而且政府也不能保證富士康不會在香港設立另一所「血汗工廠」。

堅決捍衞核心價值

官員相信,要滿足富士康的要求,將會嚴重影響香港本身的核心價值。這些核心價值,包括決策依據制度,避免人治色彩,施政要公平和透明,不向某些行業甚至某個企業作出政策傾斜等。

所以,在政策局官員極力反對下,富士康進軍香港的構思就不了了之,後來惟有繼續發展大陸的生產規模,並於2005年在香港上市,視香港為集資平台。

老紀相信,香港對富士康打算設生產線而言,相當具吸引力。

與內地法制、文化不同,香港是廉潔、公平的社會,投資環境開放及具透明度。可幸香港還有一套港英時期留下來的文官制度,這套制度的核心內容之一是重視正當程序(due process),不以某一長官意志、社會一時潮流,而在施政上有大改變。

內地特別是珠三角將進一步在各方面融合,粵港官員正籌備發展河套區、前海區,政府未來在發展這些項目時,應該捍衞香港固有的核心價值,千萬不要輕言放棄。

在內地城市不斷發展的同時,香港的法律制度、尊重法治精神、對人權和私有產權的保障等,將是香港僅餘的幾項優勢。

廉政公署的廣告說:「香港,勝在有ICAC!」

老紀則覺得:「香港,勝在有文官制度!」




TVB世盃播動畫奇招制勝

世界盃上周五晚正式開打,由於兩家免費電視台都以有線開價太「辣」為由,放棄購入賽事精華片段,令一眾沒有安裝有線電視的球迷,都為一睹賽事入球片段而費煞思量。不過,無綫就出奇招制勝,在新聞報道中首次利用動畫「重播」入球,由於像真度極高,球迷都大讚無綫有誠意,網民更大呼「過癮」。

無綫選用的動畫重播入球技術,猶如打足球電子遊戲機,把入球過程以動畫重現,不單可從不同視點播放,更可作360度觀看,而球員的走位、射門動作,都與真實情況如出一轍,旁述的體育記者,除提及賽果外,亦能同時作技術分析,故感覺較一般只講賽果更勝一籌。

不少人以為模擬入球動畫片段由無綫一手一腳製作,但老紀問過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外事部副總監曾醒明,原來有關技術來自法新社,「法新社今年初最先向新聞部接觸,但新聞部始終覺得動畫只可以輔助,所以將他們推介給節目部,成個版權花了逾百萬元,但不限我們播映次數,似乎現時在新聞中用,效果亦好得超乎預期,更成了晚上世界盃特備節目的秘密武器」。

據知,法新社先從國際足協買下真實的入球片段版權,之後即自行製作動畫,完成的片段會在賽事完結後三小時轉發「出街」。有關的技術,早於兩年前已應用在歐洲國家盃中,但像真度就較現時遜色。

曾醒明又透露,無綫於高清J2台播出的世界盃開幕戰,收視最高為六點,平均為五點,但都較有線為高(即加埋唔過十點),如以每點收視代表約七萬人計算,即全港只有不足七十萬人收看,賽事在晚上十時展開,仍算是黃金時段,如此收視率,真是認真麻麻。





放大圖片




預知災異紀事





放大圖片




中國人不知受了什麼詛咒,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就會踏入「災期」。六月十四日的廣西梧州西江渡頭,其雲層厚如《天煞——地球反擊戰》裏面的特大太空船,彷彿預告今年將會有很多特大洪峰、很多特大水災,以至很多特大泥石流,好讓無能正乾坤者憤而發揮「災異說」。




中大汕大發現針灸助治弱視

眼睛是靈魂之窗,有些兒童在年幼時,由於視覺系統未有正常發育,結果長大後發現視覺受損成了弱視。

弱視如沒有及時作治療,康復機會微乎其微,但至現時為止,並無藥物可作根治,只依賴包括戴眼鏡及遮眼等傳統方法來矯正視力。

中大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近年就與汕頭大學合作,另闢新途徑來輔助治療弱視,讓兒童在戴眼鏡治療外,加入針灸方法,由06年起,已為逾一百七十名弱視兒童作臨床測試,發現在三至六歲的組別中,戴眼鏡又經過十五周針灸的弱視兒童視力大有改善,由只看到視力表六行字母,改善到可看到九行,較沒針灸的多看一行。

中大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系主任林順潮教授就透露針灸治療的「秘密」:「研究隊伍選了五個穴位『施針』,該五個穴位更是針灸史上首次用以治療疾病的穴位組合,針灸加強治療反應,提升治療效果,更可縮短療程。」研究報告現時已被國際權威眼科醫學雜誌接納,並將安排刊登。

現代的西方醫學與傳統的中醫,乍看下南轅北轍,但近年醫學界不斷尋找「中西合璧」的治療方案,以中醫方法輔助,每每有令人喜出望外,能發揮出更佳治療效果,老紀亦深信,有關的突破實可造福病人。

不過,加入中醫元素的治療,總由於缺乏系統性的標準,結果不時出現「因人而異」的情況,數年前本港通過禁煙條例打擊吸煙,坊間就出現「針灸戒煙」方法,更一度被吹捧有「針到癮除」之神奇效果,但原來煙癮不久後即如往昔,似乎中醫治療方法要更為普及,首要的實是提高其「穩定性」。

男護毀誠信非禮女病人囚八個月

九龍城裁判法院早前裁定,二十七歲伊利沙伯醫院男護士吳漢強非禮罪名成立,暫委裁判官昨頒下判刑,判處該男護監禁八個月。表面上,這是一單普通的非禮案,但由於受害人是被告在醫院內照顧的女病人,被告干犯的罪行即顯得更為嚴重。

案情透露,被告在去年9月豬流感高峰期時,於隔離病房工作期間,戴着N95「豬嘴口罩」,三度向一名懷疑患豬流感的貌美女公務員「施襲」,佯稱要為她作身體檢查,手持聽筒伸進女事主衣服內「聽肺」,借機非禮其胸部。

雖然辯方律師求情時指,被告勤奮和努力工作,原本有良好前途,因一時愚昧犯案,希望法庭輕判,但似乎不為採納。

暫委裁判官判刑時狠批被告行為不尊重病人,證明他沒有身為護士的忍耐和克制,而在審訊初期不肯認罪,更顯示出沒有悔意,令受害人須出庭作供,故如今已是「悔得太遲」。

被告前途盡毀是不爭事實,估計未來亦不可再任職護士行業。事實上,穿上制服的護士,責任是幫助病人,並非要令病人受苦害怕,和病人更有一個無形的誠信關係,誠信關係一旦被破壞,自不能再取得病人信任。

其實,這一種誠信關係亦見於其他的行業中,包括教師及社工等。不過,過去曾干犯性罪行的人士,被判罪成及監禁後仍能「重操故業」的消息卻時有所聞。歸根究底,是由於香港仍未立法制訂「性罪犯名冊」,令這些「有前科人士」,可隱藏自己的前科,再次投身原來的行業。

老紀認同「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但同樣要防患於未然,特別是對學生及病人等反抗能力較弱的人士,更要加以保護,避免他們成為潛在的受害人。

周潤發恩師陳有后病逝

人稱「后叔」的資深演員陳有后,上周六在律敦治醫院因心臟衰竭病逝,終年九十五歲。他的女兒透露,后叔去年身體轉弱,曾經患肺炎、呼吸困難,多次入院治療。

對年青一輩而言,后叔可能像個陌生人,但對於在電視機箱前長大的五、六十後,卻對這個擅演阿伯、高僧等角色的老人家絕不陌生。

1916年出生的后叔,把畢生貢獻演藝事業,與演藝事業結下不解之緣。他於上世紀三十年代開始,便參與話劇演出,抗日時加入抗戰劇團回國內巡迴演出,戰後回港開始教書,亦一直有參演話劇,後來曾擔任教劇、演戲和舞台劇工作。

在六十年代開始,后叔先後出任麗的、無綫之藝員訓練班導師及主任,演藝界不少幕前幕後人員都是他學生,包括林嶺東、杜琪峯、周潤發和萬梓良等,在七十至八十年代期間,他參演多齣電視劇及話劇,與鍾景輝是親密戰友,后叔於92年告別無綫後,便移民加拿大,後來回流返港過着退休生活。

據悉,在一眾「弟子」中,后叔最讚賞萬梓良的勤力,他又早已在藝員訓練班上,獨具慧眼看中周潤發,認為他悟性非凡而且能吃苦。事實亦證明,他的學生都在幕前幕後取得輝煌成就。





放大圖片




后叔桃李滿門,而且一早就看準家丁時期的周潤發必成大器。 (互聯網圖片)





放大圖片




『有一天,我走了,他怎麼辦?』

6月8日《廣州日報》頭版刊登了一張「慈母抱病兒赴高考」的照片,旋即被譽為「高考最感人瞬間」,更令不少香港人重拾幾許「歲月神偷當年情」,然後噙着淚說:「我們都是這樣熬過來的!」

「廣州慈母」叫龔桂花,寡母婆;「羊城病兒」叫小勇,先天性脆骨症患者。

十七年來,小勇無論去到哪方,都離不開桂花的懷抱,總之每次離家回家下樓梯上樓梯,都要踏四十四步,好容易叫人想起一個故事。

耶穌與你在沙灘上同行,開始時留下四個腳印,後來只剩下兩個,但原因卻非耶穌離棄了你,而是揹起了你。

桂花自己過的是「豉油撈飯」的日子,希望可以省下一點本來已經不多的錢,好讓小勇可以多吃一點魚、多吃一點肉,以至支付一年平均入院兩次、每次平均長達一個月所需的醫療費。

而桂花最擔心的,本來是社會主義社會不會有的擔心:「我最擔心的就是我走了之後,他不會煮飯,又不能走路,連上廁所都不行,怎麼生活下去啊?有時候晚上睡覺一想到這個,就睡不着,望着天花板流淚,不知道未來會怎樣。」(《廣州日報》圖片)





放大圖片





放大圖片




■圓洲角路塌樹樹木受真菌感染

沙田圓洲角路公園對開一支長約十五米、直徑約半米的分枝突然折斷倒塌,導致一名踏單車的五十歲男子失控,頭部撞到渠邊重傷,至昨晚仍然情況危殆。康文署表示,樹本莖部出現真菌感染,署方一個月前曾經檢查該樹,但沒有發現問題,當局會在未來三日檢查出事地點的所有樹木。傷者家屬表示,若果證明有部門或人為疏忽,一定會追究。

■警方續打擊非法賭波拘酒吧東主

世界盃開鑼至今,警方繼續執行代號戈壁的行動,打擊非法賭波,在灣仔拘捕一名酒吧東主,懷疑他非法收受賭注。探員根據線報,昨天傍晚搜查謝菲道一間樓上酒吧,拘捕四十三歲酒吧東主,懷疑他向一些熟客非法收受外圍波賭注。行動中,探員檢走約40萬元的波纜。

■衞生署指令回收一水銀超標中成藥

衞生署指令中成藥製造商香港陳家園藥廠,從市面回收一種名為「陳家園疳積散」(商標「馬騮肉」)的產品,因為該產品被發現水銀含量過高,每克一萬三千微克至每克一萬五千微克,大幅高於所許可的水銀攝取限量。早前衞生署接獲醫管局呈報,一名曾服用該產品的病人的血液及尿液樣本,含有高水平水銀後,衞生署展開調查,並於上周五建議市民停止服用該產品。

■女嬰死亡警拘廿六歲母

一名四個月女嬰被發現在屯門偉景花園的住所內昏迷,送院後證實死亡,警方拘捕女嬰的二十六歲母親。現場消息指出,女嬰的母親,在早上十時許為女嬰餵奶後,直至下午二時許,發現女嬰在床上昏迷,於是報警,女嬰送院後證實死亡,死因有待剖驗。女嬰的母親涉嫌疏忽被警方拘捕,現已獲准保釋,月底返警署報到。

■七歲男童染手足口病併發腦膜炎

一名七歲男童感染手足口病併發腦膜炎,情況穩定。患者於本月11日出現發燒、手腳出現紅疹及喉嚨痛等病徵,其後出現頭痛及噁心,入住廣華醫院治理。他的臨床診斷為手足口病及腦膜炎,進一步的化驗仍在進行中。衞生防護中心繼續調查個案,其家人沒有病徵。男童就讀位於黃大仙的聖博德小學,該校於上月28日呈報手足口病爆發,涉及四名年齡介乎八至十二歲的男童。該校最後一宗的個案發生於本月1日。

■輪候做白內障手術減至31個月

醫管局表示,白內障手術輪候冊內的病人,平均輪候時間由去年底的三十六個月,已降至現時約三十一個月。政府向醫管局提供4000萬元一次過撥款,資助病人在私營醫療界做白內障手術,醫管局會分批邀請自願參與計劃的病人。現時約有一萬一千名病人,在輪候冊已兩年或以上。



read more...

擺放孫氏銅像劉校長為何前恭後倨?

2010年6月15日

練乙錚





中文大學校長劉遵義因推卻在校園擺放孫中山先生銅像,再陷政治風波。比起民主女神像事件,此次內情較為曲折,更值得留意,我們或可從中了解劉校長說的「政治中立」的涵義,從而更明白他的辦學理念。劉氏榮休在即,然溫故知新,亦有助社會人士對後來者形成合理期望。

明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劉校長去年年底主動向孫中山先生孫女孫穗芳女士提出要求,在中大校園擺放一座由她提供的孫先生銅像,並答應於今年二月底,後者到中大演講時舉行豎立儀式。但銅像運到之後,劉校長卻一拖再拖,先是不無牽強地告訴孫女士在選址、安全等問題上仍有待討論,然後又告訴她說願意「賠償損失」,似乎暗示要退出協議,後來更乾脆把擺放銅像的事推得一乾二淨:由下一任校長「全權解決」。 如此前恭後倨,乍看令人費解,其實不然。

中共不特別尊重孫中山

共產黨一向對孫中山先生並不特別尊重,最多稱他作「革命先行者」,雖肯定他的「聯俄容共」政策,但認為他的革命不徹底,走西方議會民主道路更是要不得,歷史地位根本不能和毛澤東比,故中共紀念辛亥革命從來低調,只不過明年是一百周年,搞紀念有對台統戰價值。

黨內負責統戰工作的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兩年前便把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建國六十周年和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並列為大陸近年三大紀念活動,把辛亥的意義刻意拔高,並讓一些受政協領導的「民主黨派」在政協會議上建議兩岸政府聯合一起紀念辛亥。

去年年底,此合辦主張更由大陸國台辦向台灣方面提出。大陸有此動作,台灣愛國急統派如新黨主席郁慕明等,便積極高調響應。說實話,辛亥是兩岸有某程度共知的政治概念,十分罕有,能找到合作空間一起紀念,當有助國家統一。無奈,大陸儘管提議合辦慶典,卻不能接受台灣把辛亥看作中華民國建國紀念日,所以,主張「一個辛亥、兩種解讀」的台灣政府對大陸的提議搭不上嘴,一直冷淡。

直至上月十五日,馬英九更公開說:「大陸要舉辦辛亥革命慶祝,大家各辦各的,我們當然不會去。」如此給潑了冷水,大陸方面當然不是味道;統戰不成,興致大減。劉遵義校長對孫中山先生銅像擺放中大的態度從熱到冷,從時序看,剛好遵從同一軌迹。在沒有更好的解析之下,筆者把這兩個相關性甚高的過程,理解為一對因果關係:政協主席原先的積極態度和事態發展不盡如中共之意是因,政協委員劉校長的虎頭蛇尾是果。這也是自然不過的事。

兩岸各自辦慶典,用心不同,如果中大也大搞一番,有鑑於該校文化傳統和活躍學生的政治取態,萬一在校園孫中山銅像下搞出一個念辛亥、要民主的「真慶典」,叫校長如何向賈主席交代?相反,如果馬英九接受賈慶林的統戰建議,孫先生的銅像大概不會至今丟在中大倉庫裏蒙塵,助慶事功必然做足,哪會出爾反爾拖半年然後推給下一手。

如此,劉校長說的「大學要政治中立」,又該如何解讀呢?說這話之時,他心中有沒有一個「誠」字?這一點,經過兩次塑像事件特別是這第二次,筆者抱很大懷疑,但也暫時未能百分之百判斷,因為還需要一個試案。設想,如果社民連惡搞,於劉校長月底榮休之前把一個標準毛澤東像送到中大要求擺放,他收還是不收?若收,他的「中立說」難以自圓其說,不攻自破;若不收,那種中立,顯然便是前港英殖民教育裏的那種摒除一切左中右思想的愚民中立,分別不過是當年港英只在中、小學執行,現在劉校長則把此種中立實施於大學。

這個故事提點知識分子,屁股坐的櫈子多了,腦袋往往難以獨立。劉校長小的不說,除了當校長,還花時間精力當特區政府行政會議成員、全國政協委員、中港台三地多家大企業的董事,都是重要職務,其中政協是中共直接領導的統戰組織,黨看得起你,給你政協委員這個偌大榮譽,就是知道你下面有群眾、看中你大學校長的身份有特殊的統戰價值,你能受此榮譽而不投桃報李嗎?

知識分子不應當政協

因此,劉校長說他的政協身份不影響他當校長的政治中立,客觀上筆者不能相信;即使中立,也淪為殖民地式的中立。然而,過來人都知道,那種中立,騙人罷了。讓你思想真空,殖民統治階級的思想便乘虛而入。往最好處想,劉校長的「中立說」,也只是自欺欺人。

筆者並不一概反對人們當政協委員。資本家獲邀,那是因為共產黨看中他們的錢,這些人士當了,對社會無大礙,如果能把一點開明思想帶進人民大會堂,更非壞事,但知識分子、特別是大學校長,卻萬萬不能當。大學校長頂天立地,何可接受專政政黨領導而效犬馬之勞?中共拉攏大學校長當政協,本身是一種褻瀆;知識分子出身的大學校長同意當,可說是一種學格上的自瀆。

《信報》特約評論員



read more...

「長期」便在眼前 美債不宜久持

2010年6月15日

林行止專欄

林行止



一、

以鑄造「中美利加」一詞而廣為象牙塔外讀者熟悉的英國史學家富格遜,去月中旬在美國的彼德遜學社發表題為〈金融危機與帝國崩潰〉的演說(可於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同名網站免費下載);這位對金融史研究有成的哈佛教授,認為希臘瀕臨破產,展示的不僅僅是「歐豬四國」(Pigs,並未「從俗」加入愛爾蘭而成Piigs)經濟脆弱金融風雨飄搖,而且暴露了發達富國(developed world)已處於經濟危機邊緣。正如投行貝思登倒閉是金融海嘯的先兆,希臘實際上破產預示西方金融世界進入了難以挽救的死局。這種泛泛之論並無新意,但富格遜認為迄今為止獲投資者視為最可靠的美國政府債券,其「安全性」與一九四一年的珍珠港相若,便屬石破天驚之言,此說意味美債極之脆弱,稍有「意外」(比如大債主出其不意拋售)便全盤落索。值得大家特別注意的是,歷史上金融危機的出現都是突如其來,絕非「循序漸進」(gradual),是沒有循環軌迹可尋的。

公共財政危機浮現,富格遜認為與政府的可信性有正比關係,作為債務人,債務發行國國家政治不安定政府不可靠,意味當局不易從徵新稅或提高舊稅稅率上增加歲入,支付債券利息遲早出現困難,在這種情形下,再向市場發新債集資的手續費和孳息,同樣高得令發行者難以負擔。希臘國債孳息高達十四五厘,傳達了投資市場看淡希臘政經前景並預期其無力支付利息遑論贖回本金的訊息,從此角度看,希臘宣布破產(歐盟無可選擇出手打救是另一回事),是理當如此的。

南歐小國希臘有事,何以不只禍延「歐豬」而是富國亦受波及?道理很簡單,此為所謂「富國」莫不因為長年(起碼是過去三十餘年)「先使未來沒有的錢」而負巨債,實際上已成債主臨門的窮國。富格遜引述國際清結銀行(BIS)及國際貨幣基金會(IMF)的資料,顯示經「循環調整」(cyclically-adjusted)後希臘的資產負債表是負GDP百分之六,而英國和美國分別達負百分之六點八及負百分之七點三,財政狀況比希臘還不如,她們所以尚未「出事」,皆因政治穩定其貨幣仍為市場接受,意味其政府信譽尚未破產有以致之。

如何把債務減降至IMF認為安全水平的GDP百分之六十(IMF的目標年是二○三○),辦法眾所周知,這是裁削公共開支或加稅(雙管齊下當然最有效),但在當前及可見未來的經濟和社會環境下,減公共開支和加稅均會引起「受害者」強力反抗—前者會驅使受薪階級上街,後者固會令走私更猖獗,同時使富裕階級千方百計避稅逃稅以至一走了之落籍稅務「天堂」,結果增加歲入的希望落空。

二、

在「先使未來錢」哲學的影響下,美國人成為「大花筒」,但富格遜看出另一項刺激美國人不顧一切不事儲蓄盡情消費的原因,此為七十年代通脹肆虐打破了「節儉是美德」的傳統(這是尼克遜總統片面取消金本位種下的禍根)。非常明顯,通脹尤其是惡性通脹吃掉債權人的半生積蓄(大家還記得債券有「資金充公證書」的代號嗎?)而債務人坐享其成盡得其惠(還債時資金的購買力比借入時大降),這種切膚教訓,促使人們不再儲蓄,消費者不惜借完再借、按上加按,用「未來沒有的錢」,行街購物至死方休……。按照常理,遏制這種花錢如流水風氣的辦法,莫如釜底抽薪,把利率提高至通脹率之上(如此儲蓄及債券才有實際收入),這種人人知道的道理,何以債務國不行之?答案亦是人所共知,因為這樣做使最大債務人—政府不勝負荷,而利率「偏低」有鼓勵投資炒熱金融市場營造「金錢幻覺」、產生「財富效應」刺激消費促進投資令政府歲入上升的作用,因此負利率不變,等於政府鼓勵人民消費。

美國財政部五月初呈交國會的報告,顯示現年度政府總負債十三萬六千億(美元.下同),「如無意外」,至二○一五年將達十九萬六千億(期內負債GDP比率由百分之九十三增至百分之一百零二);而私人(包括退休基金)及主權投資者(包括中國及日本等)去年持有的美債為七萬五千億,預期今年增至九萬一千億,在這種情形下,債權人的資金真是「凍過水」(危危乎)!目前美國支付國債孳息的數額約為GDP百分之八,國際清結銀行估計至二○四○年達百分之二十,這等於是年聯邦政府的全部稅收都用為支付孳息!如此看來,除了大減政府開支,美國並無他法度過財政難關,但美國當前失業率近百分之十,加上醫療改革額外開銷以千億計,而海外還有兩場沒完沒了的熱戰,在這種條件下,美國政府如何削減公共開支?

三、

美國能否通過加稅以實庫房?理論可行惟實際上不可行。一九七四年提出「拉發曲線」而受知於列根總統的經濟學家拉發(A. Laffer),六月六日在《華爾街日報》發表評論:〈加稅導致明年經濟崩潰〉,看似危言聳聽,細看有其道理;他認為在加稅聲中,「無法走動」的資本家莫不爭相把利潤提前兌現,而這包括「產量及收入」。換句話說,股東利益掛帥的資本家會設法把公司「淘空」以迎明年加稅,結果是今年經濟增長與利潤有可觀增長,令「雙底衰退」消失,但明年麻煩重重—拉發預期「雙底衰退」無可避免!

歷史上,惡性通脹證實足以「消滅債務」,但美國一旦有對通脹放任不理的的實際行動,外國債權人—美國國債約一半落在外人之手—又怎會坐以待蝕。富格遜指出十九世紀以至二十世紀初期不少國際金融危機皆因「外國債權人拋售債券而觸發」,當債權人意識到惡性通脹將臨所持債券可能變成廢紙而下長痛不如短痛的決心賣掉這些債券時,一場「與汝偕亡」的金融戰爭便不可免。滅債本來還可通過戰爭達致,但世界最大負債國美國已有兩個炎炎的火頭,開闢新戰場恐有心無力……。發動貿易戰又如何?經驗告訴大家,這是眾敗俱傷之局,但無路可走的美國最後也許會作出「何伯遜選擇」,美國會否以五月份中國出口大幅增長為藉口逼人民幣升值,中國若不「就範」,美國鋌而走險(採納《紐約時報》克魯明的意見)的可能性不能排除。不過,美國會怎樣做,本周四財長蓋特納在國會「作證」時可見端倪,而月底國會辯論應否讓商務部援引傾銷法以對付中國貨時見真章。

凱恩斯在七八十年前寫下的那句人人朗朗上口的名言「長期而言我們都一命嗚呼」(in the long run we are all dead),「長期」也許便在眼前;當然,「一命嗚呼」的是西方金融制度!

面對這種混亂、不樂觀而一切似乎莫知所從的情況,投資者重回重商主義之路,棄「紙金」持黃金似為不錯的主意,然而金價似乎持續升得太久太高,獲利回吐潮隨時出現,在這種情形下,筆者可以肯定提供給讀者參考的意見是,美國國債不宜持有,至於什麼是較佳的投資項目,假日之後周四和大家討論。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