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7日 星期三

現市況控制風險三通則

2010年7月7日信報研究部 研究部本周將再次審視觀察名單,因為兩個月來大市波動,而市況也改變。首先,我們會回顧兩個月來大市整體市況。若根據我們過去一年所開發的各種專用指標,可以看到大市的上升動力已減弱,即出現重大調整(最樂觀情況)或再出現熊市(最差情況)的風險,正隨着時間上升(當然,大市下跌期間會不時出現反彈)。專注較低風險行業若這情況持續,我們認為,應當降低投資者股票組合中較高風險的元素。我們在推薦名單中早已作出相應行動,目前趨勢已獲肯定,我們希望進一步執行這個行動,省卻研究部在高風險行業的研究工作,專注在較低風險的行業。目前的觀察名單中,我們在科技、汽車、中國醫療、中國內需及新能源行業進行研究工作。在目前環境下,部分行業明顯風險過高。在討論前,讓我們看看有什麼主要元素來界定目前的環境。■ 按上升動力計,大市持續惡化。■ 沒有一個行業明顯領先。■ 股價的估值正在向下調整。我們沒有容易的方法界定一個行業或市場分部在目前環境下是否風險過高,但通則如下:受政策或經濟負面影響■ 估值過高的行業:最大可能是那些先前受投資者追捧的行業。我們必須在目前環境下要求某特定嚴格的估值水平,意味股價偏低,才會令我們感興趣。這要求與我們在市況沒有那麼不利時的要求完全不同。部分網上讀者批評我們,在揀選股份時不公平地評估股份公允價值(首先讀者必須明白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公允價值,才可參與討論),投資者亦應考慮過去兩個月以來市況的變動。當市況利好時,我們常使用一些較高風險的策略,買入較昂貴的增長股份,期望大市可把股份推向更高的估值水平。但在不利市況下(如目前的情況般),我們絕不能使用相同策略,讓我們出現重大虧損的風險。■ 受政策或經濟負面影響的行業:這方面主要包括地產(政策風險)、建築物料(政策風險)、航運(經濟風險)、能源及採礦...
read more...

蟲鼠組人手減近半 香港變「敵鼠嚟樂園

2010年7月7日紀曉風 放大圖片 煲呔早前四圍大叫「起錨」,卻同時喚起全港鼠輩共鳴,四出咬人和應。由5月底至今,全港已發生五宗老鼠咬人事件,令香港一下子「鼠影幢幢」。簡單講,就是反映鼠患嚴重。食衞局副局長梁卓偉說老鼠咬人實屬正常,是吃了老鼠藥後的正常反應,又指鼠患指數沒有異動。然而,有關說法卻不能解釋為何「咬人事件」會在今年密集式出現(除非老鼠真的響應煲呔起錨號召)。老紀翻查資料,食環署剛好在去年4月重組蟲鼠組架構,把署方負責的滅鼠人手大減差不多一半(由442人減至264人),以進一步把滅鼠工作外判,但有行內人士卻爆料,指中標的外判商之合約價錢低得離譜,認真去做滅鼠工作起碼要蝕2000萬。「平嘢冇好」這簡單道理,不排除正是造成鼠輩橫行的元兇。五大毒鼠法寶最新登場的老鼠咬人事件發生在昨天下午,一名六十九歲老伯在觀塘茶果嶺村內鐵皮屋午睡時,忽然感到右腳腳趾一痛,懷疑被老鼠咬傷,需送院治理。傷者更透露,自己上周被老鼠「左右開弓」,左腳同被鼠輩咬傷。有茶果嶺村居民就反映,村內鼠患問題非常嚴重,直言「老鼠多到數唔到」、「肆無忌憚走來走去」。事實上,觀塘區去年亦是全港鼠患指數最高的地區,達12.4%(全港平均是6.1%),而單在今年首五個月,該區就消滅了八百隻老鼠。但其實,鼠患問題又豈只在個別地區,另外數宗老鼠咬人事件,分別發生在中環、天水圍及深水埗,連同沙田新城市商場食肆天降巨鼠,可見問題根本已遍及整個香港,以至全港十八區,成為「老鼠區議會方案」。對於「鼠影幢幢」兼四出咬人,外間紛紛指摘食環署滅鼠不力,副局長梁卓偉昨在立法會上力撑是正常反應,指老鼠由於食了老鼠藥後,內臟會出血,致非常口渴,要外出找水喝。由於老鼠當時已經「神志不清」,稍為嚇吓即會發惡咬人。至於老鼠四圍出沒,則因為早前幾場大雨,令老鼠巢穴被淹,故才出現,云云。老紀請教過香港蟲害控制從業員協會副會長梁廣源,他指現時毒老鼠藥主要有五種,常見為慢性抗血凝劑(即類似薄血丸),會令老鼠內出血致死,老鼠吃後會口渴兼迷糊,情急下確有可能亂來亂咬。梁廣源補充說,咬人老鼠事後多被就地正法,是因為中毒後行動變得緩慢所致。老紀更獲悉,食環署現時共有五大毒鼠法寶:最水皮是「蠟餅」,好處是防水耐用,但老鼠似乎唔多「吼」;另外亦有毒餌,由植物壓成條或粒狀,是較常見的毒鼠藥;其餘三種,就是較有效的化學抗凝血殺鼠劑,分別是「殺鼠迷」(Coumatetralyl)、「溴敵隆」(Bromadiolone)及「溴鼠靈」(Brodifacoum)。三種殺鼠劑中,「殺鼠迷」屬第一代,要多次服食才能滅鼠,一旦停食就會復元;另兩種屬第二代,殺傷力強得多,不易被排出體外,可累積在體內直至毒發,並以「溴鼠靈」毒性最強。雖然老鼠「中伏」後確會咬人,但近年本港鮮有發生老鼠咬人事件,故除非老鼠是在今年才開始吃藥,否則梁卓偉之說法,實未能解釋近來的老鼠事件。老紀翻查資料即發現,去年4月1日起,食環署重組蟲鼠組,把署方工人數目由442人減至264人,而外判工人則增加至逾1500人。大減署方工人之代價,是署方同時「一刀切」取消為所有政府部門、公營機構及學校提供防治鼠患服務。至於涉及商營範圍或有物業公司管理等地點,亦須自行另聘外判滅鼠公司負責。兩公司包辦五份合約食物環境衞生署職工權益工會就向老紀直言,當時已曾大力反對,警告署方此舉,將令鼠患問題惡化,「滅鼠地點減少,老鼠自然多了地方生存,加上蟲鼠組以往每月平均入屋做十至二十宗投訴,但現時我們只提供建議,他們點做,有沒有做,都不到我們管。」工會更指出,外判的滅鼠公司質素參差,亦同時會影響滅鼠成效,「食環署的工人都有豐富經驗,識點放鼠藥,但外判公司工人流動性高,經驗自然不足。此外,滅鼠成本好高,一隻老鼠,可能要用幾包藥,但商業公司看成本,是否會一樣重手?而且,用的藥亦未必夠靚,唔排除老鼠是食了藥但份量太輕,未死得要找水喝,途中就咬人。」有治鼠業人士更向老紀爆料,指現時食環署在全港的滅鼠工作,雖然分成五張合約,但卻由兩間公司承包,惟中標價低得離譜,「行家計過,如果要做好全港的滅鼠工作,兩間公司起碼要蝕2000萬元。」事實上,雖然梁卓偉力指從鼠患指數反映,本港鼠患問題並不嚴重,但指數其實由05年起年年上升,由4.4%上升至去年的6.1%,食環署接獲的投訴數字,更由5157宗增加至7063宗(今年首五月共2344宗),可見在鼠患問題日漸惡化下,署方不單沒有增加資源滅鼠,更無視「平嘢冇好」這簡單道理。既然如此,一眾鼠輩大佬亦自然不客氣,實行盡情開枝散葉,把香港變成「敵鼠嚟樂園」。 ...
read more...

談激進理論.向左派進言

2010年7月7日練乙錚 筆者昨天提出一個觀點:因為民主派整體方向是清楚的,故就現階段而言,輸贏並不重要,運動就是一切。爭取社會改良的道理在民主派這邊,大多數群眾也在民主派這邊,只要民主派能主動把悶局打破,推出新議題,群眾的能量有着力處,形勢便對民主派有利;個別回合的點數勝負,既不重要,也難算得清,怎能和民主派在政治光譜上布局合理化的好處相比?故此,今後民主派的工作要點,便是把形勢中潛存的大好,盡量轉化為實利。在民主黨而言,那便是要演化為一個更溫和的政黨,吸納中間精英,一方面有一定原則地爭取部分成員進入建制,各自從體制較深層發揮能夠發揮的力量(不能只有一個張炳良,要有多個張炳良),另一方面須從中間乃至有建制傾向的群眾當中開闢票源。這都不是容易的工作,更不是浪漫的事業,有些人自然而然地適合做,目前各民主黨派定位拉開,正好讓更多人那樣做;不是或不願當中間民主派的人,應該樂觀其成,給予祝福。競爭令激進派溫和今天筆者續談其他民主派人士面對的問題。首先談激進組織的演化規律。阿當斯密在《原富論》提出一個見解,認為宗教領域由一兩個大教會倚仗政治力量行使壟斷權是不好的;更好的局面是由大大小小的教派互相競逐產生。他說:「一些活躍而受某種利益驅使的傳道士,只是在一教獨大或兩三個大教寡頭壟斷朋比為奸的情況下以勢壓人才可怕。若有兩三百個以至兩三千個小教派,任何一個都不足以危害社會安寧。……那些激進小教派,四方八面都是競爭對手,要生存、發展,必須學會真誠、回歸中道,而藉政治權力壯大起來的大教,卻往往離此甚遠。」接着,阿當斯密舉以溫和見稱的公誼會為例;此會亦稱教友派、貴格派、費城朋友會等,前身是從英國國教分離出來的十分激進的異見派,受英國國教迫害,與英國清教徒一起移居美國,到了美國之後,卻又受清教徒迫害;然而此教不斷發展,終於成為美國東部最有影響力的溫和教派。阿當斯密明顯認為,宗教的自由競爭,會令激進的小教派通過成長而變得溫和。(見《原富論》卷五首章三節第三部分;此「部分」長數十頁,昨文曾引其中一小段。)不過,阿當斯密沒有在書中嚴格證明此論點。一九八八年,美國社會學家...
read more...

長人佔盡優勢 矮仔鋌而走險

2010年7月7日 林行止 一、三位美國經濟學者,其中有人且獲得「基金會」(愛爾蘭美國文化研究所)的「經援」,經過多年研究,今年四月在美國國民經濟研究所發表題為《矮仔多賊》(《Short Criminals — Stature and Crime in Early America》, nber....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