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7月7日紀曉風
放大圖片
煲呔早前四圍大叫「起錨」,卻同時喚起全港鼠輩共鳴,四出咬人和應。由5月底至今,全港已發生五宗老鼠咬人事件,令香港一下子「鼠影幢幢」。簡單講,就是反映鼠患嚴重。食衞局副局長梁卓偉說老鼠咬人實屬正常,是吃了老鼠藥後的正常反應,又指鼠患指數沒有異動。然而,有關說法卻不能解釋為何「咬人事件」會在今年密集式出現(除非老鼠真的響應煲呔起錨號召)。老紀翻查資料,食環署剛好在去年4月重組蟲鼠組架構,把署方負責的滅鼠人手大減差不多一半(由442人減至264人),以進一步把滅鼠工作外判,但有行內人士卻爆料,指中標的外判商之合約價錢低得離譜,認真去做滅鼠工作起碼要蝕2000萬。「平嘢冇好」這簡單道理,不排除正是造成鼠輩橫行的元兇。五大毒鼠法寶最新登場的老鼠咬人事件發生在昨天下午,一名六十九歲老伯在觀塘茶果嶺村內鐵皮屋午睡時,忽然感到右腳腳趾一痛,懷疑被老鼠咬傷,需送院治理。傷者更透露,自己上周被老鼠「左右開弓」,左腳同被鼠輩咬傷。有茶果嶺村居民就反映,村內鼠患問題非常嚴重,直言「老鼠多到數唔到」、「肆無忌憚走來走去」。事實上,觀塘區去年亦是全港鼠患指數最高的地區,達12.4%(全港平均是6.1%),而單在今年首五個月,該區就消滅了八百隻老鼠。但其實,鼠患問題又豈只在個別地區,另外數宗老鼠咬人事件,分別發生在中環、天水圍及深水埗,連同沙田新城市商場食肆天降巨鼠,可見問題根本已遍及整個香港,以至全港十八區,成為「老鼠區議會方案」。對於「鼠影幢幢」兼四出咬人,外間紛紛指摘食環署滅鼠不力,副局長梁卓偉昨在立法會上力撑是正常反應,指老鼠由於食了老鼠藥後,內臟會出血,致非常口渴,要外出找水喝。由於老鼠當時已經「神志不清」,稍為嚇吓即會發惡咬人。至於老鼠四圍出沒,則因為早前幾場大雨,令老鼠巢穴被淹,故才出現,云云。老紀請教過香港蟲害控制從業員協會副會長梁廣源,他指現時毒老鼠藥主要有五種,常見為慢性抗血凝劑(即類似薄血丸),會令老鼠內出血致死,老鼠吃後會口渴兼迷糊,情急下確有可能亂來亂咬。梁廣源補充說,咬人老鼠事後多被就地正法,是因為中毒後行動變得緩慢所致。老紀更獲悉,食環署現時共有五大毒鼠法寶:最水皮是「蠟餅」,好處是防水耐用,但老鼠似乎唔多「吼」;另外亦有毒餌,由植物壓成條或粒狀,是較常見的毒鼠藥;其餘三種,就是較有效的化學抗凝血殺鼠劑,分別是「殺鼠迷」(Coumatetralyl)、「溴敵隆」(Bromadiolone)及「溴鼠靈」(Brodifacoum)。三種殺鼠劑中,「殺鼠迷」屬第一代,要多次服食才能滅鼠,一旦停食就會復元;另兩種屬第二代,殺傷力強得多,不易被排出體外,可累積在體內直至毒發,並以「溴鼠靈」毒性最強。雖然老鼠「中伏」後確會咬人,但近年本港鮮有發生老鼠咬人事件,故除非老鼠是在今年才開始吃藥,否則梁卓偉之說法,實未能解釋近來的老鼠事件。老紀翻查資料即發現,去年4月1日起,食環署重組蟲鼠組,把署方工人數目由442人減至264人,而外判工人則增加至逾1500人。大減署方工人之代價,是署方同時「一刀切」取消為所有政府部門、公營機構及學校提供防治鼠患服務。至於涉及商營範圍或有物業公司管理等地點,亦須自行另聘外判滅鼠公司負責。兩公司包辦五份合約食物環境衞生署職工權益工會就向老紀直言,當時已曾大力反對,警告署方此舉,將令鼠患問題惡化,「滅鼠地點減少,老鼠自然多了地方生存,加上蟲鼠組以往每月平均入屋做十至二十宗投訴,但現時我們只提供建議,他們點做,有沒有做,都不到我們管。」工會更指出,外判的滅鼠公司質素參差,亦同時會影響滅鼠成效,「食環署的工人都有豐富經驗,識點放鼠藥,但外判公司工人流動性高,經驗自然不足。此外,滅鼠成本好高,一隻老鼠,可能要用幾包藥,但商業公司看成本,是否會一樣重手?而且,用的藥亦未必夠靚,唔排除老鼠是食了藥但份量太輕,未死得要找水喝,途中就咬人。」有治鼠業人士更向老紀爆料,指現時食環署在全港的滅鼠工作,雖然分成五張合約,但卻由兩間公司承包,惟中標價低得離譜,「行家計過,如果要做好全港的滅鼠工作,兩間公司起碼要蝕2000萬元。」事實上,雖然梁卓偉力指從鼠患指數反映,本港鼠患問題並不嚴重,但指數其實由05年起年年上升,由4.4%上升至去年的6.1%,食環署接獲的投訴數字,更由5157宗增加至7063宗(今年首五月共2344宗),可見在鼠患問題日漸惡化下,署方不單沒有增加資源滅鼠,更無視「平嘢冇好」這簡單道理。既然如此,一眾鼠輩大佬亦自然不客氣,實行盡情開枝散葉,把香港變成「敵鼠嚟樂園」。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