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9日 星期五

有錢在手買什麼之中國篇

2010年7月9日

投資者日記

畢老林





有錢在手買什麼之中國篇





畢者推介

■通縮論者經常以日本作例,說明狂印銀紙不一定引發通脹。查實日本量化寬鬆的確引發通脹,只是通脹不在本土發生而已。羅家聰在46頁「一名經人」 ,解釋日本的例子為何可一不可再。

■流動數據使用度增加,不僅硬件製造商受惠,網絡商也分一杯羮。數碼通(315)擁有全港最佳的流動覆蓋網絡質素,能否在智能器材日益普及下爭取可觀回報?32頁「信研Express」詳細解構。

■眾所周知,日本經濟猶如一池死水,債務佔GDP比例領導群雄,人口老化問題也冠絕全球。貨幣滙率向來跟經濟息息相關,何以日圓今年卻如坐火箭般飛升?詳見48頁「THE LEX COLUMN」





7月8日,周四。道富銀行發出盈利預喜,加上美國零售銷售數據強勁,增強了投資者入市的信心,華爾街三大指數俱升近3%,道指更重上一萬點關口。受歐美及亞太區股市升勢帶動,港股裂口高開374點,其後進一步升見20236點,午後升幅逐步收窄,險守二萬點關口之上。恒指收報20050點,上升193點或1%,成交金額增至455億元。國企指數高收70點或0.6%,收報11375點;期指急升243點,收報20029點,低水21點。

中國排除「核武選擇」(The Nuclear Option),上了《金融時報》周四頭版頭條。標題極盡嚇人之能事,但所謂「不動用核武」,指的是不拋售美國國債,以這句話彰顯中國對美債和美國金融市場的支持。




增持日債堪玩味




中國最近在分散外滙儲備資產上出現了一些惹眼的動作,引起市場關注,外管局急忙解畫,既推崇美債的安全性、流動性和市場容量,又敦促華府和其他政府採取負責任的經濟政策,以保障中國資產的安全。

典型的外交辭令,以balanced的語言口脗,應對複雜的global imbalance。何謂負責任的經濟政策?美國少買一點中國貨,以求取貿易平衡嗎?

從投資的角度看,中國今年首四個月累計購入5410億日圓(約62億美元)的日本政府債券(JGBs),相當於2005年購買日債總額的兩倍,反而更堪玩味。

翻查日本官方數據,老畢發現去年中國淨沽出日債802億日圓(約9億美元),今年突然轉向,在時機上正值歐羅滙價江河日下,「歐豬」風聲鶴唳,迫使歐盟出手打救。觀乎中國買入的日本國債,九成半為一年期以下的短債,孳息低無可低,應非着眼回報,而是亂局中求安穩。在歐債危機期間,不僅中國增持日債,其他央行亦然,正是人同此心。

日本集人口老化、負債纍纍等不利因素於一身,但日圓強勁依然,債息全球最低。投資一半講fundamentals,一半講faith;今時今日,投資者不是risk on就是risk off,但不管on還是off,一動起來便朝着同一方向進發。當潮流興risk off時,下至老散上至央行,都會第一時間想起日圓。資金一窩蜂湧入,圓滙焉能不升?

聽了外管局的解畫,再看中國在處理龐大外儲上的實際行動,連串問題在老畢腦海中浮現。有錢在手買什麼?

這一問,對身無分文的人毫無意義,但最有資格為此煞費思量的,卻非中國莫屬。美債再差,還是要買。中國政府在3月和4月就分別增持了177億和50億美元。黃金麼?逐步加碼可期,但佔外儲資產比例不可能一下子大增,分散風險不是這樣的。歐羅債券?慶幸過去萬事謹慎,否則這會兒教訓可大了。

中國政府另一策略是,嘗試在海外分散資產類別,但股票投資初試啼聲,即交了不菲的「學費」;收購資源類資產,在政治上又障礙重重,以致事倍功半。買日本國債?鬥息低,日本認了第二,無人敢認第一,十年國債孳息約1.15厘,二年期只有0.15厘。中國增持的日債,幾乎全為一年期以下短債,孳息更加不提也罷。沒利息的東西有誰要?答案是多得很。投資,總要有faith!

美股業績期下周揭幕之前,道富率先報喜,而同樣在下月開始陸續公布上半年業績的本港內銀股,招行(3968)也搶先發出盈喜。該行預計上半年純利同比增長超過50%,主要是各項業務發展良好,息差提高,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增加。按照去年上半年純利82.62億元人民幣推算,招行今年中期最少賺123.93億元人民幣。不過,受到內銀股「抽水」的陰影影響,招行先急升後回順,僅高收1.4%。「抽水」三寶升勢受壓,中行(3988)上升1%,工行(1398)輕微高收0.5%,建行(939)只錄得0.2%的升幅。

紙業板塊也有股份率先報喜,陽光紙業預期中期業績將錄得超過5倍的增長,主要是其紙品平均售價及毛利率上升所致。該股收市飆升18.7%,報2.79元,盤中最高見2.9元。其他紙業股乘勢炒上,玖龍紙業(2689)漲5.3%,理文造紙(2314)升4.4%,森信紙業(731)亦高收1.1%。

要掌握銀行的資本風險有多大,是不是一定要靠壓力測試?與美國財長蓋特納提出的美國銀行壓力測試一樣,老畢相信,歐洲銀行壓力測試基本上也是一項公關管理任務,目的並非要找出哪家銀行瀕臨倒閉邊緣,而是要讓市場重拾對銀行業的信心;因此,關鍵是透明度和公信力。然而,說到這兩點,這個壓力測試未進行已飽受批評,箇中原因是在測試條件的披露上,銀行監管委員會(CEBS)扭扭擰擰,含糊不清,令整個壓力測試吃力不討好。

CEBS已公布,共有九十一家歐洲銀行接受測試,包括二十七家西班牙銀行、十四家德國銀行和六家希臘銀行。市場估計,將有十至二十家銀行在測試中「肥佬」,結果將於本月23日公布。非官方消息傳出的假設條件,被批評過於寬鬆,最具爭議的是CEBS所假設的國債扣減率(Haircut ratio),又稱削髮率。

外電報道,CEBS假設希臘國債扣減率是17%,西班牙國債3%,葡萄牙國債8%,法國國債0.7%,而德國國債則是零扣減率﹔換言之,CEBS假設持希臘國債可能令銀行蒙受17%的資本損失。在市場眼中,17%的扣減率顯然過於樂觀。事前,摩根大通做了另一個測試假設,在最樂觀的情況下,希臘國債扣減率是25%,西班牙10%﹔在最壞的情況下,希臘國債扣減率高達35%,西班牙亦達20%。

以債券價格來看,實不容CEBS過於樂觀。希臘十年期國債今年孳息上升440點子,CDS成本上升487點子。市場價格未必是最客觀的標準,但以希臘國債的CDS成本來看,大部分分析員皆認為測試低估了銀行所持國債的潛在損失,不是沒有道理的。





中印競賽中興受罪




「金磚四國」的中國及印度,作為全球經濟增長最迅速的新興國家,中印存在競爭在所難免,涉及國家安全尤其如此。雖然印度一直堅稱從不針對特定國家的電訊設備發布進口禁令,但當地媒體早前披露,印度情報部門將二十六家海外電訊設備供應商列入「黑名單」,其中包括聯想(992)、華為、中興通訊(763)等二十五家內地企業,以及以色列電訊製造商Comverse。不認不認還須認,中國駐印度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處證實,印度政府確實制訂了一份電訊設備供應商名單,並決定在其新網絡安全規則實施前,暫時禁止印度電訊營運商購買名單中所列供應商的設備。

根據資料,印度每年進口的電訊設備價值約200億美元,其中由內地企業供應的產品佔60億美元。個別股份方面,去年中興在印度的銷售額達到7.5億美元,佔總營業額8%;上年度華為在印度的銷售額達14億美元,佔全球市場份額11%,比前年增加超過一倍。雖然中興股價未受影響,跟隨大市上升1.1%,但里昂預測「黑名單」將為其收入帶來7%的負面影響,大幅削減目標價40.7%至22元,並調低評級至「跑輸大市」。

最後講講世界盃。鬥牛勇士對啤酒國,西班牙最終以一球小勝德國,與荷蘭攜手晉身決賽。網民隨即跟投行翻舊賬,摩根大通預計大不列顛捧盃,瑞銀及高盛「貼」森巴足球再次揚威,原來都是「超錯」。相反,德國海洋生物館飼養的八爪魚保羅,在德國六場世界盃賽事中,全部準確命中賽果。結果是惹來「叛國」的罪名,德國fans揚言要以煎、炒、煮、炸等方法,務求令保羅變成腹中美食。老畢認為,保羅的預測能力咁準繩,各大投行不妨考慮聘請保留,幫幫手「估市」。




財經SMS

■德國聯邦統計局公布,德國5月份經常專案盈餘為22億歐羅,較4月份大幅下滑,因當月進口增長14.8%,遠遠大於出口9.2%的增幅。另外,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後,德國5月份工業產值較4月份增長2.6%,增幅遠高於經濟學家預計的1%。主要得益於製造業產值的強勁增長。

■日本內閣府公布,日本5月份核心機械訂單較前月下降9.1%,比經濟學家此前預期的3%大,顯示近期企業投資復蘇勢頭依然脆弱。這是該資料三個月來首次出現下降。4月份日本核心機械訂單較前月增長4%。

■法國央行公布的6月份工業和服務業調查報告,將該國第二季度GDP增長率預期值向下修正為增長0.4%,之前預計為增長0.5%。




Digg Google Bookmarks reddit Mixx StumbleUpon Technorati Yahoo! Buzz DesignFloat Delicious BlinkList Furl

0 意見: on "有錢在手買什麼之中國篇"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