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7日 星期二

規範「放任自由」 解決「阿珍事件」

轉載自信報

2010年7月27日






林行止專欄












林行止







一、

羅馬以香港為「藍本」的特設城市,其欲成功,必須具備若干「政治不正確」要素,除了專權獨裁(見七月六日本欄),據羅馬發表於七月二十三日《城市紀事報》(www.city-journal.org)的短文〈拉下拉鏈〉(〈Zip It〉)的建議,一地政府要建立純正風氣並使市民奉公守法,最有效的辦法是用「重典」;這種思路,與特設城市的成功要素,可說一脈相承。

引起羅馬撰此短文的「觸機」是「巴黎尿味熏天」。原來,法國人有找不到公廁時隨街小便的陋習,外地遊客「照辦Pee-Pee」,令在七月酷熱烈陽下的巴黎臭不可聞!羅馬說三十多年前巴黎隨處可見「禁止屙尿」(Defense de Pisser)的告示,如今進步了文明了,告示已改為文雅的「禁止小便」(Defense D'Uriner),可見當局早對此事瞭然,市政府亦一早組成「劣行糾察隊」(Bad Behaviour Brigade),成功地對亂丟垃圾、溜狗時不撿拾犬隻遺矢的人進行檢控,令這方面的「劣行」減到最低;可是,對隨地pee-pee,雖然多方警告,就是起不了阻嚇作用,以人有「一急」,是誰—包括法例—也擋不住的。當局最後只能循例貼告示示警。巴黎是港人的熱門旅遊地點,此刻詢之多位友人(及內子),均說在該地未聞異味,料「購物團」大都在通衢大道巨廈名店出入,未及橫街陋巷,因此未聞巴黎真味。

要如何才能為巴黎除臭,羅馬引經據典,參考眾多外國經驗,最後得出兩種辦法最有效。其一是街頭上演啞劇,讓演員做出種種諸如不遵守交通規則的行人及司機造成慘劇的誇張場面,令人警惕。據說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在一九九三年至二○○三年間,交通意外事故因此下降一半以上。不過,羅馬指出,如果街頭啞劇對在巴黎隨街小便的人起不了作用,他建議應採用紐約對違規者「嚴刑伺候」的辦法。他舉例說,一九九二年估計每天「跳過地車旋轉收票門」(Turnstile-Jumping)即免費乘車者達十七萬七千多人次,地車公司多次警告並加派管理人員監視,都歸無效,最後只好請執法人員出馬;警方高調聲言要扣捕這類「非法搭客」並課以罰款(重犯則要坐牢),而且真的動手,捉了幾名違法者「示眾」,結果大竟全功;對付那些在紅綠燈前以破布海綿「抹」汽車擋風玻璃然後向司機強索小費的無賴(squeegee),警方一樣嚴厲對付,擺出一副絕不手軟的姿態,不數月便奏奇功。

在人煙稠密的城市,要建立良好並令大多數人遵守的活動規範,執法當局一定要高調嚴刑對付。不過,羅馬未及注意的是,執法人員一定要公正不阿、持之以恆,才能令人生畏;以內地而言,對犯法者的刑罰不可說不嚴厲—如把嫖客的個人資料公開及經常把強盜搶匪槍斃—可惜這僅在有「政治需要」而行「嚴打」政策時施行,其餘日子則隻眼開隻眼閉,結果即使有嚴刑峻法亦無效。

雷鼎鳴教授七月十三日在本報的大作說科大曾有意羅致羅馬任教,只是功虧一簣,以羅馬在太平山山腰漫步時見北方飄來陣陣「黑煙」,空氣污染嚴重,遂打消來港的主意……。他若在港,耳濡目染,當知光有法例而執法當局「有需要時」才執行,一樣不能收效。

羅馬的特設城市以至建立城市的正常活動規範,不能全靠「放任自由」,其欲成功,離不開政府定下諸多管制法例並切實貫徹的基礎上。

二、

「阿珍事件」令香港旅遊業備受困擾,如何走出困局,連日來業界精英、公眾人士以及傳媒論者發表了不少意見。此事其實與經濟學有關,因此不難解決。

轟動多日甚至驚動了內地官府的「阿珍事件」,人人耳熟能詳,不必細表。筆者認為杜絕「後患」之法,長期而言,當然得從內地學校教育做起,教什麼呢?非常簡單,傳授佛利民「世上沒有免費午餐這回事」的「真理」,當人民了解「免費午餐」成本昂貴之後,便沒有人會參加什麼廉價團遑論免費團了。事實上,任何心智正常的人都知道,組織廉價旅行團的旅遊公司(或接下這盤生意的導遊),必然得從購物回扣上收回成本及利潤,因此,除非有佔便宜不顧人家死活的存心,遊客「理應」購買定額的貨物;非常明顯,這種運作等於說賣給這類「遊客」的物品的價格都高於平均價。明白這種羊毛出在羊身上的大道理,即了解「天下沒有免費午餐」的人,便不會見廉價團而踴躍報名了。換句話說,參加市價團的人自由購物,與參加廉價團而必須到指定店舖購物者的得失並無二致。可以肯定的是,參加市價團的遊客會獲得合理的招待,後者則要看「導遊」的臉色,其所得回佣多寡與待客態度不難預期—多則笑逐顏開、少則黑口黑面以至惡形惡相!從此角度看,受阿珍直言教訓的遊客,咎由自取。

香港導遊其實有不少非常稱職甚且可說是優秀人才。沙士末期,筆者夫婦與約十名友人租旅遊車及請導遊,趁街上少人交通暢順,漫遊新界(荃灣街市的小販高興極了,他們以為我們是沙士後第一批來港的外地遊客),是一次看了很多「景點」的愉快之旅;那名林姓導遊自備一套景點的幻燈片,中英文流暢,而且態度斯文,別說沒帶我們去購物,連小費都拒絕收取……。近年筆者多次外遊,所遇導遊無一不是學有專精的人才,令我們一眾遊伴印象深刻的是帶我們在法國覓食的導遊,牛津歷史系畢業,相貌身材與腔調極似彭定康;在意大利東北山區Dolomiti的女導遊,亦為牛津歷史系畢業,她對該區歷史特別是二戰史瞭如指掌(牛劍學生在香港是人上人,但在英國當中學教師是不錯的出路,喜歡戶外生活的人從事導遊工作因此甚眾);四月間在約旦,導遊帶我們至一博物館,當我們參觀完出來時,他送我們一點紀念物︰「那是從我開的店子裏取來的,十分便宜。」原來不是天天有客,他開了家賣紀念品小店子,奇怪的是他不帶我們去購物……。這些導遊十分稱職和有職業尊嚴,不因什麼緣故,只是我們做了公平交易。如果香港旅行社能一律收取合理團費,肯定可以吸納更多合格的導遊。內地旅行社亦有此弊,不然昨天便不會傳來「內地遊客在珠海被強迫購物」的新聞!

不過,「從教育做起」,是長期工程,即使「馬上」推行,多年後才可望有成效;為「振興旅遊業」,短期措施因此十分重要,而這非政府「干預市場」不可—為使「干預」有效,當局當然得與旅遊業行會組織合作,惟有如此,才能收立竿見影效果……。「放任自由」的利害(「積極不干預」的積極效果路人皆見,但行之太久弊病叢生,亦是眾所周知),港人知之最詳,我們已享受了它所能帶來的好處,如今已到了收斂規範的時刻,而這正是羅馬「治亂」的主張;惟有經過此一階段,香港經濟以至社會秩序才能再出發!





Digg Google Bookmarks reddit Mixx StumbleUpon Technorati Yahoo! Buzz DesignFloat Delicious BlinkList Furl

0 意見: on "規範「放任自由」 解決「阿珍事件」"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