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7日 星期四

黑子效應氣溫降 五穀歉收價看升

2010年6月17日

林行止專欄

林行止





一、

和環保分子「唱反調」,氣象學家現在擔憂的不是「全球暖化」溫度高升,而是世界氣溫在未來兩年會突然明顯下降,且會持續多年;有學者甚至認為全球將進入為期約三十年的「小冰河期」(mini ice age)。

氣象學家的推斷有理有據,這是他們從觀察太陽黑子活動(Sunspot activity)後的結論。原來太陽黑子活動形成一個十一年模式,而此模式千年不變,因此根據現行模式便足以預測未來數十年的氣候。太陽黑子產生的磁場作用令地面氣溫上升,其活躍程度減緩等於氣溫下降。

二○○七年和○九年是「太陽黑子熊市」,意味期間沒有太陽黑子(Sunspotless)的日子特別多—根據strata-sphere.com的統計,○七年有一百八十三天、○八年二百六十六天、○九年二百五十九天,這種現象意味太陽黑子循環接近尾聲,而當太陽黑子「熊市」見底時,都會迅速「反彈」,事實上,在○九年底開始,太陽黑子已進入「上升」循環,只是其活躍程度不足,意味太陽黑子出現次數不多,預示氣溫持續下降(何以如此「反常」,請參考六月十四日《新科學家》的〈太陽出了什麼問題?〉(〈What's wrong with the Sun?〉 www.newscientist.com)。

在過去一千年,一共只出現過三次太陽黑子超低活躍期,這三次分別以確認此種現象的氣象學家命名的時期,短長不一,每次年期在三四十至七八十年之間,期間地球氣溫俱「創新低」,有完整氣溫紀錄的歐洲和北美都進入寒冷難耐寸草不生的「小冰河期」,愈來愈厚的冰川不斷伸展以至覆蓋大片耕地且使河流結冰令船運停頓,非常明顯,苦寒的冬日漫長夏日苦短令農作物失收,隨之而至的是無可避免的饑荒。

在溫室效應令全球暖化聲中,氣象學家指出美國大部分地區去年七月卻經歷了「自從一八九一年以來最涼快的月份」,而今年一月更出奇地寒冷;長期夏日炎炎的佛羅里達因此發生熱帶魚類集體死亡及一望無際果林無法開花結果令果農損失慘重!氣象學家的數據顯示,一九九八年是「暖化」的高點,是年的氣溫比過去二十年平均氣溫高攝氏零點七六度(華氏一點三七度),此後兩年即一九九九及二○○○年,平均氣溫跌去攝氏零點五度,而這與太陽黑子活躍程度放緩有關。在當前被氣象學家劃為第二十四個太陽活動周期(Solar Cycle 24)期間,太陽黑子活躍程度為一九二八年以來最低,更令人憂慮的是,美國太空總署(NASA)早已預測始於二○一四年的第二十五個太陽活動周期時,太陽黑子的活躍程度「為數百年來最低」,那等於說地球氣溫將急速下降!

這種「天文現象」令美國「太空科學研究中心」(SSRC)預期未來三十個月地球氣溫會「大幅下降」(dramatic drop),而跌幅在攝氏零點九至一點一度之間,北半球農作物歉收,似不可避免;SSRC的報告確認自從一七九三—一八三○年「太陽冬眠」(Solar hibernation)以來,這一次情況最嚴重;它還指出「根據過往三四百年的統計,太陽黑子活躍程度放緩有百分之八十點六機會強化火山活躍程度」。

事實上,太陽黑子活動放緩而火山(以及地震)活動加速的情況已甚顯然,四月上旬冰島埃亞菲亞德拉火山爆發時,專家便指出與其相距十七里的喀特拉火山(Katla)已「噴漿待爆」,冰島總理格林遜五月底向歐洲各國發出「爆警」,指喀特拉爆發指日可待;自從公元五世紀以來,埃亞菲亞德拉每爆發四次、喀特拉爆發三次(均在前者爆發前後數月),這種比例千年不變;更有甚的是,埃亞菲亞德拉雖然使歐洲航空交通大亂,估計導致它們總損失約二十億美元,但其爆發程度輕微,僅屬「火山爆發指數」(VEI)第二級(見四月二十六日本欄),地震學者指出,以喀特拉的岩漿藏量(magma chamber)十倍於埃亞菲亞德拉,其爆發強度將達「火山爆發指數」第六級(最高八級),造成的地貌變化、氣候逆變以至帶來的經濟損失,將遠比埃亞菲亞德拉火山為甚。令人更憂懼的是,喀特拉的爆發,可能是新一輪世界火山連鎖爆發的先兆。

喀特拉一旦爆發,將帶給冰島以至其近鄰歐洲諸國致命的打擊,以喀特拉的強度,覆蓋其上的冰川Myrdalsjokull(二百三十方里,冰原厚達六百至七百公尺,火山口〔caldera〕下望深洞達二點五里)必然溶化,冰島為大水所困,不能避免。巨型冰川溶化歐洲低漥地區城市「水浸」,而濃厚的火山灰可能令歐洲大部分地區「不見天日」凡數月之久,那等於陽光無法透射地球,氣溫下降,勢所必然。認同喀特拉火山會隨時爆發的賓州大學地質工程學教授B. Voight估計其威力與一九九一年菲律賓比奈圖保(Pinatubo)火山爆發不相伯仲,而它使九十年代上半葉氣溫下降攝氏二度!

二、

千里來龍在此結穴,寫太陽黑子活躍度減緩與火山進入連鎖性爆發期導致氣溫下降—與環保分子的溫室效應氣溫上升的結論相反—目的在提醒大家,應多多留意五穀價格的趨勢(期間赴歐洲旅遊者更不可掉以輕心,以免無端滯留機場)。氣溫「反常」地下降必然令農作物失收,在人口不斷膨脹、人口及牲口平均耗糧量與日俱增的條件下,加上近年五穀供不應求情況趨於嚴重,其價易升難跌,十分顯然。

五月二十一日,國際穀物局(International Grains Council)預期今年玉米消耗量八億二千六百萬噸,但產量只有八億二千二百萬噸;同期白米(milled rice)消耗量四億五千四百萬噸,未計算六月九日泰國宣布「出現二十年來最大旱情第二造米產量從預計的五百萬公噸降至二百萬公噸」,產量為四億五千零八十萬噸……。需求大於供應,彰彰明甚;不過,為防患未然,負責任政府歷來均貯存大量五穀,以備不時之需,因此,當年供不應求之數可由庫存糧食補足,惟其對市價造成上升壓力,還有政府必須「補倉」(存貨必須補足),均會扯高國際糧價。

引起市場人士特別關注的是,近年來口口聲聲說玉米產量足以自供自足的中國,近月頻頻在市場購進,最近一宗是向美國購買十二萬噸大豆及一百萬公噸玉米,為十四年來最大宗。觀察家相信這顯示今年來「西南旱災北方酷寒」已令中國農作物產量未能達標。人口眾多加上人均消耗肉類急升(物質生活改善〔多吃以玉米為主食的牲畜肉類〕的必然現象),令中國對榖類作物需求日趨殷切,若遇天災,其進口量便無法不增,這當然是造成有關商品價格上升的一項重要因素。

天災影響農作物產量的,當然不只中國,烏克蘭五月底便公布由於天氣驟冷令可耕面積減百分之七點一(六十一萬零七百英畝),跟着菲律賓亦宣布旱情令大米和玉米分別減產四十萬及五十萬公噸;泰國大米減產,只是全球連串失收的一環。如果氣象學家指出地球氣溫未來數年看降的推斷接近事實,農作物價格因歉收而進入新一波上升軌,勢所必然!除了可以考慮購進農作物期貨合約(「炒期貨」的風險在於「做倉」成數高難經風浪及控制產銷數據的政府間歇性入市干預價格),有遠見有魄力的上市公司和私人投資者還應考慮在後進國購買農地林地;在通脹陰影於門外徘徊之際,農地林地有價,然而,天氣突寒令它們的回報下降,其價便不能看得太好。無論如何,在紙幣愈印愈多(所有有辦法的國家都這樣做)的條件下,上述的投資方向不會錯—會出錯的只是時機拿捏不準;而避免在錯誤時機入市招致慘重損失的唯一辦法是「量力而為」,只要有捱過嚴冬的實力,方向正確的投資必能帶來可觀利潤!不過,說到底,你認同環保分子之言還是研究太陽黑子氣象學家的話,才是關鍵。




Digg Google Bookmarks reddit Mixx StumbleUpon Technorati Yahoo! Buzz DesignFloat Delicious BlinkList Furl

0 意見: on "黑子效應氣溫降 五穀歉收價看升"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