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6日 星期一

連串反富行動 突顯港人「仇富心態」谷爆

轉載自信報

2010年7月26日






獨眼新聞












紀曉風







放大圖片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諾斯(Douglass North)曾經講過,當一個人的「個人回報率」(private rate of return)接近「社會回報率」(social rate of return)時,經濟運作才會最有效率。

換個較為通俗的講法,就是當廣大打工仔的「個人回報率」遠低於「社會回報率」時,他們就不會努力工作,變得「做又三十六,不做又三十六」。但最要命的情況是,與此同時,老闆的「個人回報率」遠高於「社會回報率」,廣大打工仔就會覺得自己做了「老襯」,以至浮現「仇富心態」一旦這種情況長期沒有得改善,甚至變本加厲,「仇富心態」就愈來愈似擁有「合情合理的地位」。

不幸的是,在香港這個「贏家全取的M型社會」,政府一系列的「政策高鐵」,統統只會通往「仇富花園」。

但見近期社會上多件引來激烈反響的事件,被聲討一方,不約而同正是富人,罵得最響的是他們「為富不仁」。

大浪西.天匯.廿蚊張

西貢大浪西灣是「香港十景」之首,既有怡人風景,在周日便成了遊客的「蒲點」,而昨日的大浪西灣,較平常的假日更為人頭湧湧,大批網民為表達對商人魯連城欲在大浪西灣發展「私人樂園」的不滿,不惜山長水遠自發拉隊到現場「旅行」,以譴責對方破壞自然生態。

富豪在該處買地發展,老紀曾指出計劃合法合理(但想把天然資源私有化卻絕不合情),但論到要專程攀山涉水到該處抗議,網民心中之怒火有多盛,實可想而知。而老紀回顧近期多宗在社會上引來激烈討論的事件,更有個令人憂心的發現。

上月15日,天匯天價單位成交結果正式「蓋棺」,恒地證實廿四個單位中,僅得四伙完成交易,其餘廿伙全部撻訂收場,意味一度聲稱創下全球分層呎價紀錄的「天匯神話」正式破滅,天匯的發展商恒基即被群起攻之,立法會一度討論要引用特權法作調查,而警察商罪科現時就已主動介入調查。

今年3月21日,代表飲食界的張宇人建議,把最低工資水平訂為20元以下,令他成為了「箭靶」,被冠上「廿蚊張」的「新朵」,換來更是不少人的唾罵聲;而在本月中最低工資條例立法前夕,身兼最低工資委員會委員的大家樂主席陳裕光更「出口術」,聲稱如「最低工資是33元將要發盈警」,再被發現集團以不足20元時薪聘請店務助理,結果被揶揄為「十九陳」。

事實上,當保障工人的最低工資,水平尚仍處於角力狀態,天匯大撻訂風波未了之際,卻又爆出富商魯連城要把大浪西灣自然勝景「私人化」,以上種種,都刺激市民的神經,而各事件更有着同一的共通點,就是「為富一群」同被視為「為富不仁」,他們的建議、言行皆儼如「妖魔」。

贏家全取的M型社會

港人是否真的愈來愈仇富?本報前主筆練乙錚先生在去年底撰寫《試論港人仇富的兩個原因》一文,明言仇富心態在過去十多年來日趨嚴重。他今年初接受訪問時,再次直言「香港出現一個從前沒有的『仇富心態』」。他認為,箇中原因跟香港管治力量明顯向資產階級傾斜、深化貧富懸殊有關。

不能否認是,曾幾何時港人經歷過一個富人可和窮人做朋友的年代(中年以後的港人認為喚起自己集體回憶的《歲月神偷》,故事一段,正是窮家子會跟富家女談戀愛),小市民只是羡慕富人,卻不會有仇富心,正因如此,李嘉誠才被譽為「李超人」。

不過,當年的致富方程式,是靠拼勁以實業賺取真金白銀,街邊的小販可以憑勞力糊口,屋邨的雜貨店可以養妻活兒,甚至令子女成材。但時至今天,投機隱然才是發達之路,靠官商勾結及壟斷市場,更能加快致富步伐,如此看來,正是成了美國康乃爾大學教授經濟學家羅伯特.法蘭克(Robert H. Frank)的暢銷著作《The Winner-Take-All Society》(中譯:贏家通吃的社會)所指,是只獎勵贏家的年代,被淘汰輸掉的,變得一無所有。

更甚是,本來在社會階層中可作緩衝作用的中產階段,在大前研一筆下的「M型社會」沉淪,往「上流」無望更往「下流」,自然會跟貧窮一族同聲同氣起來。

93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道格拉斯諾斯(Douglass North)一手創立了包括產權理論、國家理論和意識形態理論在內的「制度變遷理論」,指出社會上「個人回報率」遠低於「社會回報率」時,便成了社會不安元素。當「窮則獨善其身,富則兼濟天下」變成了歷史,取而代之卻是「愈富有愈不道德」,但由於制度被扭曲,現實改變無望,心底「恨意」只會與日俱增,而巧取豪奪的事件陸續上演下,只會令「仇富心態」推向沸點。






放大圖片





放大圖片




與其說十三歲的蕭凱恩似意大利男高音Andrea Bocelli(十二歲失明),以至美國流行歌手Stevie Wonder(呱呱落地後即失明),毋寧說更似美國教育家海倫凱勒(Helen Keller),「理由」是海倫在十九個月大時因急性腦炎而失明,凱恩則在三個月大時因眼癌而必須切除一雙眼睛,都叫做朦朦朧朧的看過這個世界,卻又都在還未看清的時候就要離開觀眾席。

根據有線新聞的報道,凱恩得過香港傑出少年獎,贏過十多個公開歌唱比賽,志願是做一個世界知名的女高音歌唱家,希望用自己的歌聲感動全人類。

卻其實,全人類更被她的笑聲打動:「嘩!好開心呀,就想唱番啲歌,畀自己好似飛緊咁,好開心,嘩!好似隻雀仔咁,好自由自在。」

她的青春小鳥顯然仍在飛呀飛呀飛,否則就不會笑着說:「我最想係睇到自己個樣,同埋屋企人個樣。平時我聽到啲人都話『你好靚呀』,啲朋友都話『你個樣好似你爸爸呀』,好似邊個邊個咁樣呢。爸爸有時都會畀我摸下佢個樣係點樣。不過,我都摸過,就覺得好似普通人咁有眼耳口鼻。不過,點解會似嘅呢?咁我其實真係好想試下睇下自己個樣㗎,不過每次行埋塊鏡度都係……嗯……睇唔到嘅!」

凱恩其實最有天分拍戲,尤其是意大利電影大師費里尼的戲,因為,費里尼到死仍深信,夢才是唯一的真實。





六成露宿者有精神問題




香港的露宿問題雖然不算嚴重,估計全港現時露宿者人數大約只有三百人,但他們除了「住宿」問題,精神健康狀況更惹人關注。

聖雅各福群會及利民會在去年9至11月進行調查,訪問了218名街頭露宿者,發現近六成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健康問題,當中一成半人曾被確診患有精神病或情緒病,但在確診患者中,逾半卻沒有持續接受門診及藥物治療,只有三分之一會按醫生指示服藥。

露宿者日趨年輕化,較易出現精神健康問題,其實不難理解,或因面對失業問題打擊、曾經犯罪,加上缺乏親友支援等,都是誘發他們出現精神病或情緒病的原因,而露宿環境惡劣,使他們的安全備受威脅,也會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

有受訪的露宿者亦透露,由於曾經吸毒,以至產生幻覺,最終患上抑鬱症,亦有露宿者指自己多年來受幻聽及妄想折磨,但由於現時的醫療及社會服務中專業支援不足,加上露宿者本就屬較難接觸的弱勢社群,社工須花長時間才能介入,故難以提供適時的援助。這些都會令復康路更難行。

調查機構建議,政府可增設外展醫療及社區支援服務,為露宿者提供較快的精神評估及持續跟進,以及彈性處理個案,讓患精神病的露宿者能及早得到治療,兩個機構更會成立協作團隊,支援有精神病的露宿者。

不過,必須指出,露宿者較易患上精神問題,不等於露宿者都有精神問題,故切忌把他們「標籤」,否則只會進一步帶來歧視問題,令露宿者更難重建正常生活。




內地團「潛規則」衝擊立港之本




愈描,果然會愈黑!

關於「阿珍罵團事件」,發展至今,恐怕不認不認還須認,那是結構性問題。是以旅發局主席田北俊呼籲停止接待零團費的內地團,是有其道理的。

可惜,田少批評的是「結果」,未及針對「成因」。這方面,內地導遊團導遊總工會主席謝北拱就講了一個香港必須面對甚或不得不接受的現象。

謝北拱昨天在《城市論壇》上明言,內地來港旅行團低團費是「潛規則」。他強調,內地人清楚購物團性質,並認為只要內地組團社向團員交代旅行團性質,即使出現低團費亦可接受。

所謂的「潛規則」,最早出現於內地作家吳思在2003年出版的《血酬定律:中國歷史中的生存遊戲》一書中,主要指種種「不成文規矩」往往支配着中國人的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粗略講,即是差不多等於「走後門」,幹部藉此「補貼」薪金之不足。

好明顯,謝北拱不覺得低團費以至零團費有什麼問題,心態就像內地人不覺得隨地吐痰一樣。而這才是最危險的一面。

一旦香港特區照單全收,就即時倒退至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到時,什麼「四大探長」,恐怕都會循環再造翻新出土,遑論法治這根風中之燭,勢將隨風而逝。





商台播政治廣告難開公平新風




商台4月底播出由民建聯出錢作特約贊助的節目《十八仝人愛落區》,以及播放由立法會議員劉慧卿出錢購買時段的《普選大遊行》廣告,都惹來投訴。據悉廣管局已裁定,兩項投訴均成立,但根據條例,最多亦只罰款16萬元。

當日作為主事者的商台策劃總監黃永開咪解畫,堅稱節目並非民建聯政治廣告,不會抽起節目,後來更辯稱自己是要「以身試法」,因廣管局條例有灰色地帶,而商台正是要測試廣管局之底線,云云。

對此,浸大新聞系助理教授杜耀明直言,事件根本沒有灰色地帶可言,只是廣管局執法太慢才引來誤解。他指出,由於政府在政改中多次利用大氣電波作廣告宣傳,做法佔盡優勢,故此例一開,將來必會陸續有來,當中甚至包括具有黨派色彩的廣告,那會帶來一個不公平的較量,故當局實有必要開放此一言論空間,讓政治宣傳可自由傳播。但他認為,開放卻面對軟硬件皆未成熟之問題。

軟之層面是沒有政黨法,故難以監察政黨資金來源,令個別政黨容易因此而獨大並霸佔廣播空間,其中表表者,自是民建聯(老紀對此不太擔心,觀乎民建聯一眾在《十》之表現,帶來的恐怕是反效果)。至於硬件上,本來當局可成立公共廣播機構,提供一個受監察的公眾頻道,讓不同黨派依從已定的規則公平地賣廣告,可惜因數碼廣播等技術未成氣候,故令開放的步伐陷入進退兩難之局面。




iPad掀動傳媒大變革




iPad一出,固然無與爭鋒,但亦開啟了平板電腦的無限江山,Google的Android OS、Microsoft的Windows 7、HP的WebOS,以及Intel與Nokia的MeeGo、RIM的BlackBerry等都將陸續推出疑似產品。更妙品的是,印度宣布推出平到你笑的35美元(約270港元)平板電腦,為這個市場增添數以億計的「後備顧客」。

印度做平板電腦可以平成咁,除了因為用免費的Linux作業系統,在軟件開發費用慳了一大筆外,在很多元件上都與手機相同,更比手機少了最昂貴的流動通訊部分(Wi-Fi元件平好多同易做好多)。以印度工資咁平,做到270港元一部的平板電腦唔奇,當然切勿奢望「印度板」的運算能力可以媲美iPad,但要打文件、上網、睇片等等,都會做得到。平板電腦愈來愈普及,固然令閱讀生態改變,日後電子書勢必大行其道,但更有可能對報紙和電視帶來莫大的挑戰。

現時手機大多有睇片能力,但個熒幕實在太細,無論如何都不及平板電腦。而平板電腦平極都肯定有Wi-Fi功能,現時有電訊公司,向現有客戶提供每月13元任玩的Wi-Fi套餐,人人見到電話亭就上到寬頻唔係神話,人人都負擔得起。

日後,誰還會買「實物報紙」?又有誰企定定睇電視?只要有人寫一個有Push(推)功能的程式,一有突發大新聞就在平板電腦上通知各位,然後即時有文字、聲音和影像,還有一些輔助參考資料,以及過往相關報道連結,這還不是一次「範式轉移」?

唔好話老紀講緊天方夜譚,在上周CNN將iPhone App開放到美國以外地區,CNN iPhone App最煞食之處正是有大新聞,立即有Push Notification提醒你,唔使長開CNN App都保證唔會錯過最重要的新聞,相信日後其他傳媒的iPhone或者iPad App,都會有這項基本功能。所以各大報館、電視台的老闆,是時候留意住各大平板電腦平台的最新動向,一場大變革即將盛大公演!





陰司路上愛的巡遊





放大圖片




德國西部城市杜伊斯堡「愛的巡遊」(Love Parade)音樂節發生人踩人慘劇,至今最少十九人死亡(包括一名中國女子),超過三百四十人受傷。圖中所見為第14及15名受害者的粉筆輪廓,令人想起交通意外的亡靈,都疲於甚至索性死於奔命。

當然,為逝去的,大家也不妨視之為塗鴉大師Keith Haring的「發光BB」(Radiant Baby),以示第14及15號青年都上了天國繼續跳舞。

據報道,參加者年齡介乎十七至二十五歲,即都是「後柏林圍場青年」。他們的世界沒有牆,卻同時失去倚傍,以至更容易飄移,更傾向fing。

其後,「愛的遊行」創始人在記者會上宣布,鑑於這次慘劇留下永久陰影,該項活動將永遠不再舉行。此舉難免會令部分香港人想起,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除夕夜,蘭桂坊也發生人踩人慘劇,造成二十一人死亡、六十三人受傷。第二年,蘭桂坊除夕倒數繼續舉行,並實施人流管制措施,成功延續了「蘭桂坊傳奇」,繼而把「蘭桂坊模式」擴展至全中國各大城市,成為少數幾個足以傲視大中華的「香港優勢」。





放大圖片





■消防夜用大光燈續搜城門水塘

日前在下城門水塘釣魚時失蹤的兩名青年,至昨夜仍未尋回。大批消防搜救人員,晚上繼續在現場搜索。由於現場環境十分黑暗,要用大光燈照射周圍環境。

■港珠澳橋造價因保育海豚升42億

國家農業部評審及同意港珠澳大橋施工方案論證報告,報告提及就大橋工程作多項調整,以保護中華白海豚,令工程造價增加36.7億元人民幣,即約42億港元,但不影響2016年年底落成通車的時間表。

■末代會考生較往屆感更大壓力

青協7月訪問542名應屆會考生,發現以10分為滿分,壓力指數達7分以上的受訪者達46.5%,較二年前同類調查上升22.1個百分點。受訪者主要擔心不知如何選擇出路,亦希望政府能增加中六及大學學額。

■八達通不再向第三者提供客戶資料

八達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會決定,該公司及旗下所有子公司今後不會向第三者提供客戶個人資料作市場推廣用途。又正與信諾環球和CCP兩間公司商討,提早終止合作協議,包括向他們提供部分客戶個人資料作市場推廣之用。工聯會立法會議員王國興批評,八達通未有交代客戶資料的去向及用途,做法並不足夠。

■調查指34%市民憂網上銀行保安

有政黨調查發現,77%受訪者過去一年未曾使用網上銀行服務,當中分別有40%及34%表示不懂使用及擔心保安問題。

■貿發局指o靚模只是書展小插曲

貿發局總裁林天福指出,參展商反映最受歡迎書種為小說及文學作品,投資書銷情欠佳,他期望擴闊書展銷售書種,容納更多冷門書,又指o靚模只是書展中的小插曲,希望各方關注書展中的其他活動。

■76%學生指電子學習更生動

公民力量在3至4月期間訪問過278名中學生,了解他們對電子學習的看法,發現76%受訪學生指電子學習能令課程結合生活,使內容更生動有趣,另有15%認為電子學習可減省印刷教材。

■渠務署長巡沙埔仔村民斥卸責

渠務署署長劉家強到大埔沙埔仔村視察,甫入村即受大批村民包圍質問,又批評他早前指水浸與河道工程無關,是不負責任的說法。劉家強願意道歉,強調水浸事件仍在調查中,如發現負責河道工程的承建商有責任,一定會追究。

■陳淑莊促特首介入大浪西灣工程

環保團體巡視大浪西灣,發現早前施工地點已停工,但被挖出一個人工湖,部分工程車仍在。立法會議員陳淑莊質疑,工程移走的樹木是否合法,以及工程車若經過毗鄰的郊野公園進出,事先有否獲得批准。她呼籲行政長官介入處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