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6日 星期三

自由風吹 主政風變

2010年5月26日

林行止專欄

林行止

一、

香港早已成為「示威之都」,不管示威者的訴求為何,不論他們喊出什麼口號,「示威」已成香港生活的一部分,「示威」頻頻,正好說明港人對現實非常不滿。可是,銅幣的另一面卻是移居外國的港人愈來愈多回流,不僅早年因「恐共避秦」而溜走的港人陸續「反移民」返回不算故土但有親情、感情聯繫的香港,連他們與香港的關係淡如水的第二代,和那些動機在逃避中共統治、不惜少小離家渡洋留學已取得學位護照的學生一樣,莫不紛紛回港,甚且北上到過去他們視為畏途的內地謀生……。

在這股回流潮中,最令人矚目的是若干反暴政、反建制、爭民主、堅持平反六四的「示威先進」,他們選擇留港「鬥爭」,有理有節,可以理解;可是,這些人一早假放洋求學於買「政治保險」的後代,亦幾無例外地回流,這現象與誓死捍衞雙語教育的官員及社會活動家,絕大部分都把子女送往外國留學所展示的雙重標準,如出一轍!

香港的缺點數不勝數—居住環境擠迫、貧富懸殊、福利不足、社會流動性放緩以至管治班子必須聽北京音樂起舞等等。可是,在這種種不合理的現象之下,何以當年千方百計賤賣家產、不少且是不惜妻離子散移民他鄉的人,現在卻再自毀辛苦建立於海外的基業回流?這樣做的理由多端,舉其縈縈大者,是法治和行政架構尚未質變,香港仍然保持英治時期的好些特色,事實顯示,香港並不如想像中因落入中共之手而變成人間地獄,由於中國有意當良好「國際公民」,看來其笑容攻勢還會持續,加上經濟繁榮後中國致力在國際間「立品」,還有和諧香港才能在金融財務上使中國受惠,這些誘因令人相信中國對港人「翻臉」的時機未成熟,預示「五十年」後香港本質不致大變;而從近年內地多方面「天天進步」的發展看,屆時縱然大變,亦不至變得「不可居」。

以這樣的大趨勢為背景,港英留下最珍貴的無形遺產—自由得以不變!個人的自由,包括最重要的政治、信仰、旅行和言論空間,一如舊貫;而傳媒有選擇自我獻身自我審查的自由,復有選擇堅持獨立不以北京的尺度進行自我審查的自由,這等於人民仍能以自己選擇的方式批評政府—特區及中國—的空間及提出訴求的自由;當批評碰壁或訴求不獲回應時,人們還有選擇上街示威而不必擔心被秋後算賬的自由。當然,由於不必對港人負責,被批評者亦有選擇不理會群眾訴求的自由!

同樣不容忽視的是,香港作為自由港的地位並無絲毫改變,而回歸後香港的稅制且對富裕階級更為寬容;此外,持特區護照能自由進出的國家愈來愈多,且在發展中地區日受歡迎。

上述種種,缺點是資本主義社會的通病,不是香港獨有;而優點特別是非常難得的「選擇自由」,則並非資本主義世界皆有,過慣自由自在、各適其適的生活方式的香港人,再考慮諸如低稅、遺產免稅、尚算合理的醫療制度及免費教育以至各項質素不算差、收費不算貴的公、私服務,已移民的港人便「明智」地作出了最適合其生活要求的選擇。

二、

香港仍能基本上保存「前朝遺風」,皆拜北京信守「五十年不變」的承諾,因此沒有刻意摒棄富有強烈英治色彩且會令人緬懷當年的生活模式。港人生活方式得以保持,北京應記首功,相信是多方同意的結論。

可是,北京似乎忽視了自由與民主那種一不離二的雙胞特性。有了自由,尤其是充分的「選擇自由」,港人便把政治上該有所選擇視為當然權利。經過多番轉折,人大常委終於定下「雙普選」年期,而港人在別無選擇下,只能「吞此苦杯」,於一片反對無效聲中,接受幾經拖延的期限;與此同時,北京卻於有意無意間把過渡性的功能組別固定化、制度化。眾所周知,功能組別是比較易受財閥控制的小圈子選舉,與全民一人一票的普選扯不上邊,因此為香港幾乎所有非建制派的政治團體所大力反對,目前政壇之熱哄哄,以至中聯辦不得不從幕後走到台前,大有把政治問題的決策性從特區政府手裏收回的象徵意義。這種不惜自我證實年來有關中聯辦是香港第二支管治班子的傳聞且向遭其強烈否認的說法的正確性,突顯了北京接手香港政治事務的決心。這種變化可說皆因功能組別的存廢而暴露。

功能組別應否「早別」,與本地財閥利益息息相關,對此財閥當然持否定態度,他們早已通過對內地的「公私」捐獻打開了北京後門,這是功能組別的「過渡性」演變為「制度化」的根本原因。不過,設計一種令此不合時宜的界別議席作樹懶爬樹式的萎縮,以符普選「循序漸進」之意,既可平民憤,且不會影響大局,在技術上亦非不可為,可是北京偏偏不肯這樣做。事實上,民主黨及泛民提出的辦法(民主黨三大訴求的主要內容),也許因為觸動了財閥的長遠利益而難貫徹,但稍為調整一下功能與民選席位分配(比如十九日筆者提出的民選三十六席與功能三十四席),應該可爭取部分正在等待落台階的泛民議員的支持。這種「微調」,效果不外如爬梯登月—在平地登月固無可能,給予一張梯子,辛辛苦苦爬上去後較近月亮,符合「循序漸進」的進度,雖然離月亮仍然那麼遙不可即,卻總算邁出一小步!

然而,北京連這完全沒有實效的梯子亦不給安排,不惜暴露中聯辦的真正功能,寧願花精神與民主及泛民派周旋。為什麼?答案有二。其一是在他們心目中,根本沒有民主的基本觀念,香港的一切,包括法治、自由及經濟繁榮,都是北京賜予,港人手中的選票亦然!形勢擺明北京是主子,他給什麼香港,百姓便有什麼;百姓提出要求,等於不滿意主子「一切為你的幸福着想」的安排,大老爺當然不高興;現在派出高官試圖平息民主及泛民的不滿情緒,已是最「與人為善」的做法。其一是如果上街示威北京便就範,肯定很快又有這樣那樣的訴求,北京對香港事務豈非喪失主(導)權,因此在功能組別議席半席不讓!

不過,話得說回來,北京官員的統戰攻勢,可說攻無不克,雖然在沒有槍桿子相隨的情形下,偶有失效,惟看昨天本報「社評」及游清源在其專欄的剖析,李剛副主任即使不能大獲全勝亦必有收穫,而收穫不論大小,《產生辦法建議》險勝的機會存在,只是如此一來,香港的和諧社會又成畫餅!

香港的自由風還在繼續吹,前朝遺風亦沒有大改變;可是權力重心的交疊,令人有疊視的昏眩與不安,而管治作風有異從前,則是難以挽回的事實。




Digg Google Bookmarks reddit Mixx StumbleUpon Technorati Yahoo! Buzz DesignFloat Delicious BlinkList Furl

0 意見: on "自由風吹 主政風變"

張貼留言